倪光南,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倪光南一直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研究与开发,曾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汉字处理和字符识别研究,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 昨日,重庆市集成电路产学研政协同创新交流会第三次会议在渝北区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不仅见证了重庆市IC(智能终端)产业联盟揭牌,还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在接受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倪光南院士表示,“这是我3个月来第3次来重庆,很快还会有第4次、第5次。以前我和重庆都没有什么联系,这也客观地反映重庆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发展是一直在加速的。” 频繁来渝的切身感受 重庆在某些技术上有可喜的增长 今年5月13日,2019中国·重庆智能制造产业——协作创新生态大会召开,这是倪光南院士今年第一次来重庆。 时隔不到一个月,6月7日,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大渡口区重庆允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允升科技”),倪光南院士亲赴重庆为工作站揭牌。倪光南院士专家团队主要将基于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和允升科技在“区域工业图谱研究”和“工业互联网雾计算应用”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而这次来重庆,倪光南院士不仅参加重庆市集成电路产学研政协同创新交流会第三次会议,还和渝北区相关部门以及重庆一家机器人生产企业进行交流。 “这是我三个月里第3次来重庆,很快还会有第4次、第5次。以前我和重庆都没有什么联系,这也客观地反映重庆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发展是一直在加速的。”倪光南院士告诉记者。 频繁地来重庆,倪光南院士也切身感受到了重庆的变化,“我自己能够感受重庆在某些技术上有可喜的增长。现在,重庆大力发展大数据智能化,可以在这方面找到自己的长处、优势,在实践中会有新的发展。” 而对于将在下个月召开的智博会,倪院士也有所期待,“第二届智博会,希望能来学习一些新的知识,也看看一些企业,希望找到一些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机遇。” 借技术革新增话语权 可考虑与维护RISC-V的会联系 倪光南院士一直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研究与开发,还曾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他在会议交流发言时,建议重庆考虑和维护RISC-V的基金会联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增加话语权。 他说,目前世界上高端CPU并不多,只有intel和ARM的架构站稳了。 intel与ARM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只卖芯片,而后者只提供IP授权。“虽然说ARM只是提供IP授权,你可以去买授权,但是门槛也非常高。要拿到架构授权,ARM要价高昂,最差的不能修改拿来用的,应该也需要几百万元,这个门槛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讲,太高了。我们希望降低门槛,使得芯片更多地大众化,就像开源软件,一开源后,谁要做这个软件都可以做,芯片也可以做到这样多好。特别是现在我们提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降低门槛也有利于创业创新。”倪光南说。 而采用BSD协议许可的RISC-V指令集,能做到完全的真正免费开放,没有任何知识产权的风险。BSD开源协议是一个针对使用者开放度很高的协议,使用者可以随意修改源代码,打包再发布。 加之RISC-V是由一个非盈利的基金会负责维护RISC-V指令集标准手册与架构文档,促进RISC-V阵营的交流和发展,共同营造其生态系统。 也即是说,过去,芯片设计有时需要上亿研发费用,投入上百人力,中小企业不易承担,而且也不一定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开源芯片设计可望将芯片设计门槛大大降低,以至于3~5人的小团队在3~4个月内,只需几万元便能研制出一款有市场竞争力的芯片,从而将促进芯片产业的繁荣,能更好地支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这对于我们下一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将是非常大的推动,这个时候RISC-V应该是非常好的时机。”倪光南说,目前,RISC-V基金会有上百个会员,很多中国公司已经在里面,“芯片开源了,开源还得有人支持呀,建议重庆市和他们联系一下,我们也在这个基金会里投一点资金,智能终端的芯片应用以及集成电路终端,是不是考虑都用RISC-V,争取在源头上增加自己的发言权。” 倪光南说,RISC-V的缺点就是没有生态,“但现在新的信息技术,比如我们的人工智能、5G、物联网和区块链,谁也没进去,而这对RISC-V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应用得好,以后就会形成intel、ARM、RISC-V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局面。” “有中国广大技术人员、公司的支持,以及在中国市场的推广,相信在这方面至少没人能够卡脖子了。”倪光南说。 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应密切关注机器人产业生态建设 在会议结束后,倪光南院士还到一家机器人企业考察。他说,“中国在传统制造方面可能不及发达国家,但在智能制造创新领域,大部分已经实现与发达国家‘并跑’,少部分甚至处在‘领跑’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