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9日,良渚安溪后杨村村民康宏果申请建房,但新房房基一开挖,竟挖出两个圆饼状的东西。康宏果说当时就是一惊:“凭感觉这就是良渚文化的‘玉璧’。说实在,我的思想斗争很激烈。第一个反应是要向文管部门报告,但又想到好不容易批了一块地建房,报告后势必影响工期,不但加大开支,还很有可能不准建房。好在父亲态度坚决,及时敲醒了我。” 康宏果的父亲康烈华,是远近闻名的文保积极分子。早在1973年,康烈华还曾将一批近十个玉璧亲自送到浙江省博物馆并无偿捐赠。时隔30多年,他依然教导儿子再次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康宏果将消息及时上报了文管所。经专家们发掘认定,这是一处规模较大的良渚文化中晚期遗址,是当时良渚贵族的墓葬地,这也正是后杨村遗址的发现经过,它不仅为良渚遗址发现70周年献上了一份大礼,而且成为影响较大的一起正面范例。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 编辑:高婷婷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