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针对性治疗用上VR技术 在戒毒最前沿感受中国创新(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01
摘要:美国密歇根大学精神病学系成瘾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在参观云南的戒毒所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参观中国的强制隔离戒毒所,他为中国戒毒所康复中心智能化、科技化和个性化的方法感到欣慰。弗雷德里克

  美国密歇根大学精神病学系成瘾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在参观云南的戒毒所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参观中国的强制隔离戒毒所,他为中国戒毒所康复中心智能化、科技化和个性化的方法感到欣慰。弗雷德里克还表示,他期待看到中国更加多样化的戒毒形式,例如社区戒毒的成功模式。

  在云南戒毒一线和国际论坛上,《环球时报》记者听到最多的是人们在谈论:过去各国政府多把禁毒工作重心放在打击毒品供应方面,而在减少毒品需求、给吸毒成瘾者提供治疗方面的投入还明显不足,这也导致一系列因吸毒而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各国专家都希望看到政府加大对戒毒矫治方面的投入,把毒品供给端的减少和需求端的抑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国内各个强戒所陆续铺展开来的运动戒毒疗法,正是我国政府加大对戒治投入的具体体现。在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简称“省五所”)的运动中心里,《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强戒人员首先走到指挥系统前“刷脸”完成签到,随后,屏幕上的训练指挥系统会根据其在以往的测评中得到的数据来制定一套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接着,他们会领取到智能手环,并通过导流和电脑叫号系统被分配到特定的设备进行训练。每个人的运动时间、反应速度、心率变化等数据会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并最终生成体质综合分析报告。

  在省五所面积上百平方米的运动中心,摆放着几十套智能运动器械和康复训练设备,这让记者和国内外学者感慨,这里的智能化程度甚至超过很多私立康复运动中心。戒毒人员梁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康复训练前他很容易生病,长期依赖毒品让他易感困倦疲惫,身体也瘦弱。现在,康复运动中心定期会有专家来为他做康复训练指导,加之合理的饮食搭配,每周三次的训练逐渐让他元气恢复、情绪稳定。身高1.77米的梁某体重现在有85公斤。

  除了运动戒毒,VR(虚拟现实)戒毒技术的应用也自2018年开始逐渐成为全国各大戒治中心的一大亮点。记者现场体验后得知,戴上VR头盔后,戒毒人员仿佛置身烟雾缭绕的KTV包厢中。记者采访时,看着画面里高逼真的吸食场景,戒毒人员小牧不由得轻轻吞咽着口水,身后的电脑屏幕里显示着他的心率等生理指标,暴露着小牧还处于急性生理脱毒期。这些数据将帮助小牧尽快获得一套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AI戒毒领域中国做出贡献

  在应用新技术方面,云南省多所戒毒所还融合了眼动仪毒瘾(渴求)测评技术、环境音乐干预治疗技术、人工智能(AI)自杀风险评估系统、AI抑郁评测系统、瑜伽康复训练、中医药戒治方法等多项戒毒新技术新方法。来自上海的一位戒毒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已为国际社会AI戒毒领域做出了很多贡献。

  戒毒领域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美国纽约大学马伦研究所的学者珍妮尔·普鲁特在论坛上详细介绍了美国社区治疗服务中对于物质滥用者照料水平的分级,即通过多维度的评估,为患者提供细化的分级治疗服务,使患者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后续治疗。这给中国做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提供了借鉴。弗雷德里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过去美中两国在戒毒方面一直有着密切的技术层面的交流,他希望两国能抛开政治原因和其他各方面的干扰,继续在该领域携手前行。他认为,两国技术上的互信互动意义重大,也将有利于世界各国共同解决戒毒难题。

  香港禁毒常务委员会前主席、香港成瘾医学会会长陈佳鼐关注的是脑神经科学研究预防复吸的新方向,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过去十几年矫治的重点都放在如何“脱毒”上,而现在开始强调“脱毒之后如何防止复吸”的研究。陈佳鼐说:“近年来内地戒毒工作发展很快,两岸也一直保持高效合作,我的团队和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也已经合作了20余年,未来也期待更多层面的合作。”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