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在于以大数据洞察、评分、导流、风险管理、智能催收为基础的,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科技赋能的真实能力,这些业务能力不是每个科技赋能公司都能具备的。”王玉海介绍,“睿智科技携手全球领先的预测分析和决策管理公司FICO,经过自身多年的技术研发与沉淀形成了如今的科技赋能能力,也为公司的成长构筑了一定高度的壁垒。” 成立于2014年6月的睿智科技,本着“科技创新”的理念,目前可为客户提供包括大数据?察?系列产品、一站式赋能云服务、智能导流和智能机器人催收等总计四大类、近二十小类产品与服务。 从Pre-A轮到A轮融资,睿智科技的科技赋能事业部的业务取得了很大进展。“首家赋能银行签约并开始实施,这是一个从0到1的突破。”王玉海说道,“科技赋能是金融科技产业新近才起步的一个细分领域,截至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家机构真正完成全流程一站式赋能的服务周期。我们现在正在加紧实施,这第一家对于我们科技赋能事业部来说,甚至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大事件。我们期待能够圆满成功,而且有信心把它做好。” “此外,数家银行即将签约,多家机构正在洽谈中,出于保密原则,恕我无法一一列举。从目前看,赋能业务还没有遇到显著难题。”王玉海并不讳言科技赋能事业部目前还是公司的成本中心,但他坚信很快就会转变为利润中心。“我们的目标:赋能业务贡献睿智科技营收的三分之一。” 据2019年2月初的《中国金融业装备竞赛报告2.0暨金融科技兵器谱榜单》统计,如今中国市场上至少有5000家以上的金融科技公司在输出各类金融科技服务,大多数公司业务集中在风控、营销和运营层面,甚至于许多金融科技公司也将赋能作为自己的主打业务。 对于这样的竞争态势,王玉海并不过分担心。“我们要始终有清晰的概念,作为主打业务和能够主打是两个不同的命题,一些公司所声称和标榜的能力也好、优势也罢,最终要接受市场的检验。”王玉海说道,事实上,任何行业都有一个整合和去伪存真的发展过程,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科技赋能也不例外。“睿智科技凭借自身的技术及团队优势,从一开始就建立的行业护城河,令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和声誉。同时,我们又是一个开放的企业,欢迎竞争,大家可以共同发展;中国的市场很大,容得下多家龙头企业。” 其实不仅是金融科技公司之于金融机构的赋能,如今赋能已然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热词,出现在各行各业里,如阿里强调赋能商家,腾讯强调赋能合作伙伴等说法比比皆是…… 在王玉海看来,赋能没有一个标准定义,普遍的理解是通过自身的优势为需要的客户赋予急需的能力。但他认为,若要做到真正的赋能,并不容易,需要满足几个要素。“第一,要具备市场稀缺的技术或能力;第二,要具备实施赋能的能力;第三,要有规模化的合作伙伴,集约赋能会对赋能平台产生集约效应,减少成本,增加双方的利益空间。”王玉海说道,第四,合作期间要心无旁骛。以睿智科技为例,不能触动B端客户的权益,更不能侵害C端消费者的隐私;第五,要积极拥抱监管,严守合规底线。(文:林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