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亮姚翔 01浙大来了 一所大学与一座城市息息相关,浙大植根于杭州的大地,也推动着杭州的发展。 杭州与浙大的市校战略合作,始于2000年,在彼此走过的“黄金的20年”里,双方在重大规划、人才培养、双创、医疗健康等领域开展了深度实质性合作,助力杭州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共同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区域经济发展动能。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浙大紫金港校区成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重要人才库,可谓城西一大“支点”。 如果说杭州与浙大的市校合作起于城西,那么彼此的另一个“黄金20年”,或许就从钱江南岸再开始。 2019年2月的最后一天,浙大与杭州市签约,共建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在市校合作的框架里,这个落户在萧山科技城的科创中心,将在交叉领域前沿研究、发展颠覆性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上实现三个重大突破。 从紫金港到萧山科技城,这也是浙大首次将科研重器布局在钱江南岸。在省市的官方表述中,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将充分发挥浙大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增长极和新引擎,更好支撑创新强省战略和浙江大湾区建设,助力杭州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之城。 很显然,成立于六年前的萧山科技城,它的未来,开始关于杭州未来、浙江未来。 在杭州,能称为“科技城”的产业平台并不多,除了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和紫金港科技城外,还有钱塘江南的萧山科技城。对它的定位,萧山用了“建设未来创新之城”的理念和标准,打造最优创业创新、宜居宜业环境,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产业平台,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无论是创立之初提出打造省内一流科技城,还是将其纳入国家级开发区平台的体制调整,这座关乎萧山未来的“未来之城”,萧山都倾注了最大的发展决心。尤其是G20峰会后,萧山科技城“二次创业”的机遇扑面而来。在萧山最新提出的“1+4+x”平台和“4286”产业载体体系中,萧山科技城都处于核心区圈层之内,位于钱塘新兴产业带核心区,萧山沿钱塘江重点布局的四大产业新城中有两座位于科技城,即万向创新聚能城和智联科技城。 从区位角度看,萧山科技城是杭州城东大走廊的重要节点,其周边是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杭州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钱塘新区,它的崛起也因此关乎到杭州的拥江发展和“湾区经济”。而浙大的到来,意味着省市战略的全面进入,将更强劲支撑起萧山科技城的未来。 当前,萧山也正加快推进浙大科创中心的规划、建设,把最美的风景留给最美好的未来。 02三足鼎立的杭州“万亩千亿” 2019年,是杭州的改革之年。“东整、西优、南启、北建、中塑”战略的启动,意味着杭州的城市格局有了全新的状态。这当中,也有萧山科技城的“站位”。 继浙大国际科创中心之后,萧山科技城在短短数月时间里,再次迎来“省级战略”。日前,浙江公布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杭州七中有三,包括万向创新聚能城、紫金港数字信息、大江东航空航天。从地理位置看,它们处于杭州城市的中心、西部和东部,刚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拱卫着杭州的未来产业。浙大国际科创中心和“万亩千亿”两个省级重大项目的双双落地,其实都在表达同一层意思,萧山科技城与省市战略深度绑定着。 作为浙江“顶配版”产业发展平台,“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是指面向重量级未来产业、万亩空间左右、千亿元以上产出的产业平台,被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大湾区十大标志工程之一,将打造浙江经济版的“行星发动机”,成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而万向创新聚能城也是杭州迄今为止首个单体项目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产业项目,设计锂离子动力电池、新能源乘用车、国际金融科技社区、智慧城市CBD社区、研究院等12个重点建设项目,将实现“实体+数字”的深度融合。两个月前,聚能城首批两个项目开工,包括总投资680亿元的电池和储能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80G瓦时电池生产能力,并另投资51.22亿元配套一套电池储能系统,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源多级利用和管理研究。 正如万向一二三电池股份公司全球执行总经理彼得·赛里诺所说:“我们会建造一个超级生产基地,其中将会包含世界一流的电池制造工厂、世界一流的研发设施、世界一流的教育和科创平台。”万向的表态发言,字里行间表明了决心,更树立起对这一区域发展的信心。当然,萧山科技城确实有崛起的资本和信心。在省市官方对浙大科创中心和万向聚能城的表述中,都用了“播下一颗创新发展的种子”的赞誉,期望它们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引领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载体。 无论是科创中心还是“万亩千亿”,都将在萧山科技城形成一种集群式的“创新磁场”,并以“平台经济”为载体,吸引全球创业创新者来萧山试验、探索。 不过,从首次公布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来看,五大重量级的未来产业方向中还缺少高端生物医药和前沿材料两大领域,这也为萧山科技城的“万亩千亿”发展带来新机遇。 比如在萧山科技城,它的生命科学产业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与质变,初步构建起以领军型团队为引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为支撑的人才梯队,汇集人才项目团队近30个,包括用基因编辑技术解决器官移植难题的启涵生物,利用基因生物信息科技获得农牧良种“全基因组选育”的竹石生物,以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化等项目。 今年,萧山科技城还将以人才招引为突破口,加快产业平台建设,不断构建集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园于一体的双创体系,深入推进“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加快生物经济产业园等50万平方米创新载体建设,以强劲的产业平台打造一流的产业生态。当然,萧山科技城发展生命科学产业最大的支撑,还是来自浙大科创中心,它未来要做重点破题的三大产业之一,就是生命科学,将支撑浙江打造生命健康的世界科技创新高地。 可以说,乘着驶向未来的浙江经济大船,萧山科技城也叩开了自己的“湾区之门”,一座杭州的“未来之城”已经开始蝶变。 03关乎未来的创新生态社区 未来从来不会自动地发生,而是要对未来做出真正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