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段丽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抢占先机、迎难而上,肩负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5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科协、内蒙古科技厅、内蒙古国防科工办等四部门联合召开2019年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评审会议。评审委员会最终评选出2019年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20名,其中10名推荐为2019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
5月30日是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内蒙古科协联合北方新报融媒体对我区2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进行展示,旨在引导和激励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最美、争当最美。(排名不分先后)
 布仁巴图 男,蒙古族,1962年出生,辽宁省阜新人,中共党员。从事蒙医血液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2年,使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管理跨越式发展,达到了自治区领先水平。现任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18个专业49个病种蒙医临床路径》《18个专业49个病种蒙医诊疗方法》《蒙医临床路径》《龙树医学三著》《蒙医内科学》《脑血管病防治问答》《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部专著,持有专利1项。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全区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全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内蒙古民族大学突出贡献者、内蒙古民族大学首届“科尔沁学者”,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栀子苷通过GATA1/ADRB2信号轴促巨核细胞分化在蒙药齐顺保利尔治疗ITP中的机理研究》《miRNA在蒙药齐顺保利尔治疗ITP中的调控和分子机制》等2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蒙医药治疗银屑病、脑梗塞恢复期、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色疗法的临床评价研究》、国家卫生部“十二五”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专项——蒙医诊疗技术标准化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蒙医诊疗标准评价体系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肿瘤精准治疗院士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标准化研究项目《蒙药复方药效评价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蒙药生血康胶囊的开发与研究》等项目。
 高振江 男,汉族,包头市人,中共党员。 现任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植保土化室主任,兼任中国植保学会会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自治区青联委员等职。1985年内蒙古农业学校毕业分配到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至今,2003年破格被评为研究员。主持和参加的30多项科研项目,14项通过省、市级鉴定,17项获国家、农业部、自治区和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国际金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3项、市级11项),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深入生产第一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999年入选自治区跨世纪321人才。2000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2年和2004年分别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2005年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 王永福 男,汉族,1968年1月出生,内蒙古包头市人,中共党员。 包头医学院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 自2005年留学归国后,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凝练,逐步培养形成一支在自治区乃至国内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所负责团队被评为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内蒙古自治区自体免疫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学科。2017年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同时,被包头市委组织部评为鹿城英才创新团队和包头市5512创新人才团队。近年来,团队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罕见病队列研究项目、国家863科技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获得科研经费800余万元。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研究基金以及自治区重大研究项目50余项,发表论著1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为自治区的医学事业及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高永 男,汉族,1962年3月出生,包头市人,中共党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荒漠化防治,先后主持并参加全球环境(GEF)基金、中韩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等20余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7篇,其中20篇被SCI收录,6篇被EI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主编及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专著15部;起草国家林业行业、地方标准2项,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中国北方干旱区珍稀濒危植物复壮更新技术规范”1项;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草原英才”工程—内蒙古防沙治沙科研创新团队领头人。高永作为主要研发者提出的“流动沙丘低压水冲植柳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动沙丘造林难、保存率低的难题,在5年内创造了74032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成功引进生物基可降解纤维材料并应用到防沙治沙中,在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沙漠以及毛乌素、呼伦贝尔沙地等地进行推广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