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地方发展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它像一把尺子,丈量着一个区域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检验着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营商环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与企业投资的关系却十分密切。哪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企业投资就往哪里走,哪个地方的发展就更有活力。它是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和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都是营商环境,没有人能置身事外”。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省内首个千亿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承担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敢为人先。 伴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公共资源交易形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招标采购活动中人为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对招标采购结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开、公平、公正,是阳光交易的灵魂,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石。而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科技规范交易,让招标采购活动能够更顺利的开展,为企业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 六年前,在长沙投标就像“赶春运”。同样是拎着沉甸甸的行李箱,同样是风尘仆仆地在指定时间赶往指定地点。然而比春运更让人紧张的是行李箱里装的不是诗和远方,而是企业熬了几个通宵才整理出来的投标证照资料。一箱子的证照不仅在投标前查遗补漏不方便,而且还要担心投标后会不会造成遗失。如今,企业24小时在线自主录入证照信息,形成电子数据,再也不用来交易中心“赶春运”了;代理机构也实现了在线申请入场交易、预定交易场地…… 科技赋能,便民不止。网上办事让交易活动更加便利,但网上服务大厅必然会朝着“掌上服务大厅”的趋势发展,坐在家中用手机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将不再遥不可及。 五年前,长沙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大楼里多了一面引人注目的电子大屏。之所以说它引人注目,是因为这面电子大屏上无声展示了每天所有项目的评标过程。评标委员会的专业性、公正性是影响评标结果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招投标过程中,在部分领域,由于专业性强,对应的专家也比较少,无形之中增加了“寻租”概率。如何破除这个局面?2018年9月,长沙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合作”远程异地评标的主会场,成功开展了与武汉、合肥的三地联动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利用网络互联实现跨省专家资源共享。 科技赋能,共享不止。网络的实时性和同步性打破了时空限制,未来远程异地评标将更加常态化,为重大项目提供共享外地优质专家资源的渠道,防范围标串标,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科学的评标环境。 四年前,投标保证金的缴纳就像是在上演一场“谍战大片”,想方设法去打听缴纳保证金单位的名单,似乎谁能够得到更多的保证金缴纳信息,谁就能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投标保证金的缴纳虽然可以有效约束投标人的投标履约行为,但如果缴纳信息保管不严就极易造成潜在投标人被提前泄露的情况。“随机分配账号,账号自动关联项目,投标信息标前保密”,投标保证金电子化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人为泄露潜在投标人信息的可能性。如今,长沙市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已率先推行投标保证金银行保函制度,既降低了企业被占用成本,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又更加有效的实现了标前保密。 科技赋能,惠民不止。多元化的社会诚信体系为投标保证金的提交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未来,像银行保函、保险保函、担保保函这样惠民的保证金提交方式必然会逐步成为主流。保函的电子化是保函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第三方平台的新兴技术,可以更好的为实现保函在线办理助力。 两年前,在长沙市投标还须要递交一正四副的纸质投标文件。企业编制起来费神费时,五份投标文件都需要一一检查确认。评标委员会评审起来也像是高考阅卷一般,耗时长,还可能存在评审失误。2017年,长沙市所有入场交易的建设工程施工、监理项目实行电子招标投标。资料数据化不仅让编制、携带、评审都更为方便,也为交易资料的管理带来了创新。更重要的是,电子招投标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平台化的业务操作,减少灵活操作的空间,各类操作都会留痕,更有利于事后的监督检查和最大程度地实现交易阳光。 科技赋能,阳光不止。如今,在建设工程施工、监理项目实现电子招投标的基础上,长沙市还实现了建设工程设计项目、交通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招投标电子化,全面实现开标评标无纸化,交易资料归档电子化。通过投标文件机器码雷同性检查和文本雷同性分析,对招投标活动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移送相关行政监督部门,并抄送相关纪检监察机关。未来,我们将向着实现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土交易、产权交易四大类项目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的目标继续努力推进。 科技无限,创新不止。我们将坚持为交易各方主体服务、为项目建设服务、为公平交易服务,以科技创新推动公共资源阳光规范高效交易,把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造成为阳光交易平台和智慧服务平台,为全面建设现代化长沙,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交易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