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这样的创业模式还在不断复制。前不久,朱丽莉刚刚招聘了一位从意大利学习摄影归来的硕士毕业生,一边帮助店铺拍摄产品,一边积累经验在“闲鱼”上学习经营自己的园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更自由地从事自己喜欢的领域,尤其在各类平台的出现后,让更为多元、灵活的创业成为可能,同时他们的创业也会带动更多人的就业。”朱丽莉说。 “闲鱼”平台玩家朱丽莉在进行珠宝鉴定。受访者供图 从工业经济下的“千人一面”到互联网经济下的“千人千面”,正如杨伟国所分析的,新就业形态有助于培养从业者自我负责精神与工匠精神。劳动者从雇佣关系下主要为雇主工作,转变为在新就业形态中直接为客户工作,而直接接受客户的服务评价,有助于从业者更好地体会客户的需求以及不断提升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塑造专业精神,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环境的塑造 《人口与劳动绿皮书》预测,到2025年我国灵活用工收入规模将超过12万亿元。尽管从市场增长率来看,中国灵活用工涨势迅猛,但是从渗透率来看,日本的灵活用工在人力资源行业中占比已到42%,美国紧随其后占比32%,而中国的“灵活用工”构成仅占到人力资源行业的9%,除去劳务派遣灵活用工渗透率仅为1%。 数据之差的背后是无穷的潜力。以灵活用工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使得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更加富有弹性,在这一未来趋势之下,政府、企业和社会如何协作打造环境成为题中之义。 稳定的职业,一直是人们能否扎根大城市的门槛条件。随着数字经济激发的快递、网约车等需求的勃发,越来越多青年人把新就业形态作为进入大城市的入门级职业。 不久前,杭州一位快递小哥被评为杭州高层次人才,获得百万元购房补贴;余杭、义乌等地特别针对直播电商人才的认定和保障进行了突破,具有行业引领力、影响力的直播电商人才最高可按B类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享受相关政策……从这些政策的响应速度和力度上可以看出,各地政府正在为新就业形态营造更为友好的环境。 金华金丰玩具有限公司的两名外贸部员工“化身”主播,在网上展示公司的新款玩具。 浙江新闻客户端拍友 张恺悦 摄 为各类平台营造好的环境也是在直接保护劳动者。以劳动力余缺平台为例,调剂期间劳动关系如何?工资谁发?发生工伤事故谁承担?面对新事物可能带来的新问题,有的地方政府探索制订劳动力余缺调剂合作办法,有的则尝试引入职业介绍补贴激励机制。 新事物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被包容,从而在不断试错中日臻完善。张成刚举例道,某平台企业曾开发了一个“医护到家”的功能,老人行动不便,“医护到家”功能可以让拥有职业准入资格的护士在平台上接单,到家进行日常医疗护理。然而不久后相关部门发文,要求接单护士需拥有5年以上的从业经历,由于这样的护士群体人数并不多,一下子限制了这一创新。 “不少平台企业呼吁建立黄灯机制,如果只有放手不管的绿灯机制和‘一刀切’的红灯机制,将为企业发展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对劳动者而言也是很大的冲击。”张成刚说,在这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快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快速发展,提升管理能力,优化管理方式。 去年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曾发布关于新业态劳动用工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便鼓励依法建立灵活多样的劳动关系,使用多样化的用工方式,引导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探索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机制等保障机制。“对于新就业形态我们一直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当前确实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瓶颈有待突破,但就业形态和政策应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相信随着新就业形态进一步发展,相关政策和社会环境也将更加友好。”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新浪潮已至你准备好了吗 陈佳莹 新就业浪潮已至。沙滩上的你准备好了吗? 究竟什么才是好工作?在这个时代,这似乎正在被重新定义。随着一个个新职业的出现,一个个新就业平台的诞生,人们对工作的刻板印象正在发生改变,传统的组织内就业正在被打破。 改观还不止于此。过去,许多人担心人工智能来袭会对就业带来颠覆性的冲击,如今却意识到,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把更多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去从事更自由、更多元的工作;过去,人们认为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是非固定的兼职职业,却在一次次听到这些岗位的月薪后,有些心痒痒。 这就是产业变革和就业变革的魅力。越来越多的“斜杠青年”正在诞生,越来越多的人将职业建立在热爱之上,人们能摆脱传统一对一雇佣关系的束缚,更为高效地干自己喜欢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面对新就业形态,我们期待城市的管理者能为这些新浪潮下的冲浪者们系上安全脚绳,为大量创造新就业的平台企业营造风平浪静的友好环境。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佳莹 金春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