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展现较强发展态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是决定山东经济当前和未来的牛鼻子。山东绘制新旧动能转换路线图,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在补短板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延缓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但阻挡不了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今年一季度生产总值同比下降5.8%,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展现较强发展态势,投资增长6.4%;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6.9%。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发起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绘制今年新旧动能转换路线图,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山东经济航船无畏风浪,沿着高质量发展航向笃定前行。 经济运行承压回稳 5月12日,搭载机械设备及配件、家用电器、医用病床等货品的“齐鲁号”欧亚班列从济南南站发出,至此,今年“齐鲁号”欧亚班列已开出第500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40%。 “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数量逆势增长,在填补了国际海运、空运受疫情影响导致的运力短缺同时,也反映出山东经济的韧性和逐步企稳回暖态势。 山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1491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5.8%。但同时,3月份诸多指标回暖明显。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于成河介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月份同比增长1.7%,比1~2月回升12.3个百分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3月份增速为2.0%,一季度整体降幅比1~2月收窄7.8个百分点。 “全省疫情防控成效不断显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正逐渐进入常态。特别是进入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的态势更加明显,工业、投资、进出口当月都实现了由负转正。”山东省统计局副局长陆万明在分析山东一季度经济形势时表示。 部分企业率先感知到经济的企稳回暖。走进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停车场、道路两侧停满了整装待发的新车;总成一车间每隔4分钟就有一辆重卡驶离流水线。“能存2000辆的新车停车场已经不够用了。我们已经积压了4万多辆车的订单,加班加点生产才勉强跟上接单速度。”中国重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正涛说。 山东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实现出口连续大幅增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介绍,今年前两个月,齐鲁制药对美国制剂出口累计发货量达3329万支(粒),较去年同期大增195%,而去年公司对美出口已实现同比增长100%。 投资更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在济南市莱芜区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工地上,一台台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紧张作业,一派忙碌景象。这一工程计划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于2月12日正式开工,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全省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 数据显示,一季度山东亿元以上和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个数分别增长45.8%和39.4%,百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增加20个,大项目支撑力明显增强。 “四新”经济逆势增长 在投资、外贸回暖同时,“四新”经济投资增速等指标逆势增长,跑出加速度,展现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一季度,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增长6.4%,同比回升13.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43.7%,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0.4%和45.5%。 “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挑战的同时,也催生并推动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孕育了新技术、新服务、新动能,加快了新旧动能转换进程。”陆万明说。 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正是决定山东经济当前和未来的牛鼻子。 今年3月份,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围绕培育“十强”产业集群、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24项任务及措施,为今年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绘制了路线图。其中,将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十强”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突破行动,培育形成若干区域集群品牌,2020年集群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规划今年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预期达到32%,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逐步推进,山东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万华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南山航空航天用高强高韧高端铝合金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青岛乐都音乐谷、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杰华生物医药生产基地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纷纷落地开花,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 2月中旬,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投资100亿元的潍柴(潍坊)新百万台数字化动力产业基地开工建设,这将为潍柴“道路用+非道路用双百万台”发动机战略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是我的人生信条。”全国人大代表、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说,发动机是工业装备的心脏,中国必须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辛苦耕耘必有丰厚收获。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山东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下降21.9%,“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44.8%,比上年增长0.9个百分点。“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20.7%提高到2018年的24.5%,2019年达到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0.1%,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疫情发生以来,线上经济、数字经济的作用更为凸显。山东省政府办公厅4月初印发的《数字山东2020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着力构建数字社会、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其中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园区建设突破行动,支持建设50个左右省级数字经济园区。 “当前各国经济纷纷朝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我国加快‘新基建’如同建设一条驶向科技强国的‘数字高速公路’。”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表示,浪潮集团将继续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数字底座”。 补短板同样能够借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山东针对疫情防控中发现的短板等问题,谋划提出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项目274个,总投资892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