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习近平专门走进学生餐厅。为了防控疫情,学生餐桌做成了这样的格子间。(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去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跨省区座谈会之前,专门到石柱县华溪村做了一次“抽查”,其中就去了当地的中益乡小学。在座谈会上,总书记说,乡村振兴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教育,乡村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一年后,他瞄准脱贫问题到老县镇再次“抽查”。正如他在去年的座谈会上所说,“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 从柞水木耳到平利茶叶, 总书记为产业脱贫“带货” 平利县是历史悠久的茶乡,早在唐代就被列为八大茶区之一,现有茶园20万亩。“平利女娲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茶园位于黄洋河中游海拔700多米的山坡。(总台央视记者赵振凯、刘海涛、文豪、徐波拍摄) 习近平考察的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位于老县镇蒋家坪村,面积达1200亩,去年园区生产绿茶15吨,实现农业产值400万元。目前,园区带动100多户贫困户300多人,每年人均增收1100多元。 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还走出了茶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依托茶园建成的特色民宿,去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 △茶园生态环境优良,日间光照充足,漫山有浓郁茶香。(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邢彬拍摄) 头一天,习近平在柞水县考察了当地的木耳,称赞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平利县除了“平利女娲茶”声名远扬,“平利绞股蓝”也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 2015年考察陕西时,习近平就指出,用好革命老区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他多次强调,要强化产业扶贫,“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这是加工后的绞股蓝和新鲜绞股蓝。 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一大挑战。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说,要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 在老县镇,总书记看的是一个社区、一所卫生院、一所小学、一座茶园,关注的是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脱贫攻坚领域的重大命题。 在40多天前那一场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上,习近平引用了《庄子·内篇·人间世》的一句话:“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透过陕西考察前两天的行程,可以看出脱贫伟业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