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汪显平一家人搬进新家后的全家福。(总台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汪显平一家五口,2013年被识别为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就是交通条件落后。2016年搬进锦屏社区后,汪显平夫妇做起了装潢工,加上政策性惠农收入等,去年全家纯收入超过了4万元。 △汪显平的儿子汪鑫目前在浙江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疫情期间,他在家复习功课。浙江大学21日发布通知,将于4月26日起安排学生分期分批有序返校。(总台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考察陕西三天前,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首次提出了“六保”,其中前两个就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社区是中国社会的细胞。总书记考察锦屏社区,重点关切的是就业和民生。县河水暖,锦屏春霁,传递中国社会重回正轨的讯息。 “三保障”如何稳定住、巩固好? 习近平牵挂于心 中国的脱贫攻坚有一个硬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习近平在今年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说:“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了,但稳定住、巩固好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提到,有的孩子反复失学辍学,不少乡村医疗服务水平低。 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习近平在老县镇重点考察了这里的卫生院和中心小学。 △老县镇卫生院。(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老县镇卫生院是当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承担辖区及周边2万余人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扶贫等工作。镇卫生院还设置了远程会诊室,可以同安康市中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对话,实施远程咨询、会诊、教育等活动。 △远程会诊需要由地方医生和专家共同诊断,是一种新型就诊方式。(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考察时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对于健康扶贫工作,他一直高度重视,强调要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镇卫生院的中药馆里,药材被分门别类地妥善保管。(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新学期的正常开学,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最漫长的假期。疫情给他们上了特殊的一堂课。 当天上午,习近平来到老县镇中心小学时,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 △中心小学已有百年历史,1907年始称“锦屏书院”,1998年更名为“老县镇中心小学”。(总台央视记者赵振凯、刘海涛、文豪、徐波拍摄) △今天的课文《摔跤》节选自《小兵张嘎》。(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彭汉明拍摄) 老县镇中心小学是4月20日开学复课的,采取错时入校离校、错峰就餐安排,每天早午晚定时对师生开展体温检测。 △学校门口借助热像仪测温,体温过高的学生需当场复检。(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老县镇1726名义务教育适龄人口都能如期上学,去年按标准兑现了8名贫困寄宿生、171名贫困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和152名贫困学生价格临时补贴,把精准资助政策送到每一个贫困学生的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