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创新引领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科技专家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9
摘要:十九大报告以历史的最强音吹响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向建设现代化强国进发的号角,中国高铁科技工作者会以再出发的姿态,坚持自主创新之路不动摇,以新发展的引领者、新规则的制定者、新格局的塑造者、新路径

十九大报告以历史的最强音吹响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向建设现代化强国进发的号角,中国高铁科技工作者会以再出发的姿态,坚持自主创新之路不动摇,以新发展的引领者、新规则的制定者、新格局的塑造者、新路径的开辟者和新辉煌的开创者的勇气和坚持,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和支撑中国履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做出新的贡献。

我在2016年“十二五”科技成就展上给习总书记汇报的四句话: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我们无盲点;支撑国家战略,我们有把握;参与国际竞争,我们有胜算;引领创新发展,我们有信心!不仅是高铁科技创新队伍的共识,也将是我本人贯彻十九大精神继续努力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高校在新时代更要有新作为

钟登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七大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校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多年来,天津大学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针,见证并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比如,天津大学研发了座舱环境控制系统,使C919座舱内的空气新鲜程度提升了20%等。进入新时代,天津大学将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新科技评价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建成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平台和基地,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培养一流卓越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系统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进入新时代,大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建立招生就业动态调节机制,形成专业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快速响应机制;不断拓展新的学科专业领域和方向;建立并不断完善本研贯通人才培养体系,贯通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改革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

珍惜难得的历史机会

王小谟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十九大报告,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阐明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次里程碑式的伟大飞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将对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这为我们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战略任务,提出了要求。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备受鼓舞、深感振奋。

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党的十九大对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对于我本人来说,我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后负责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预警机上,把设计变为现实,让我们的预警机成为国家的“争气机”。现在的科学研究条件、科研政策、鼓励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我们更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希望与我的团队一道,不断把我国的预警机技术推向前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就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这些年,我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人才,带团队,促进青年人才成长,为创新拔尖人才成长铺路搭桥。同时,我也关心并参加一些科学普及工作,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为推动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做些工作。

我相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的科技事业必将得到更加辉煌的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以农民需求为创新动力

赵治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一位科技特派员,牢记总书记的要求,积极服务于科技富农是我的职责。

我服务的张家口市宣化县东望山乡是个严重缺水,村民生活极度困难,贫困县里的贫困乡。为了迅速脱贫,我和当地政府制定了以推广“张杂谷”新品种为核心,以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支撑,以谷子加工小米、谷草转化饲料为抓手,以发展“张杂谷”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发展种、养、加一体化的“张杂谷”特色产业,摸索出一条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的行动规划。经过两年的努力,“张杂谷”喜获丰收,平均亩产350公斤,最高亩产560公斤。特别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改善了播种质量,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张杂谷”带动当地大多数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