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航)记者从昨天举行的“2019年北京科技周成效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8天时间共吸引12万人次现场参观体验。此外全市各区科技周举办基层科普活动超过650项,参与人数达16万余人次。 市科委副巡视员张志松介绍,科技周期间,全市举办了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暨北京创新创业大赛季等大型科普活动10余项;各区科技周举办基层科普活动超过650项。 张志松表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展示了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前沿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科普展项和互动体验产品,共280余个项目,让公众充分了解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成果。 据悉,此次科技周主场活动突出了科技创新体验感与获得感,展示北京地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高精尖产业发展成果等内容。同时在展示形式上运用新技术手段,以“场景化搭建、故事化描述、沉浸式设计”为特色,运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全息投影、三维演示、体感交互等展示技术和文化创意手段,将前沿成果、传统文化转化为互动有趣的科普展品,让观众在好看好玩的愉悦过程中充分感受科技创新。 此外,展示体验上充分体现服务理念。通过一大批贴近民生的新技术新产品、设计创意产品以及老龄科技、冬奥科技、绿色生活、智能生活等成果和民间发明展示,让观众切身感受到科技创造的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