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还处于城市化阶段,家电、智能家居还有较大成长空间,部分家电企业具有很强的全球竞争力,适合长期配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医药行业、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品牌消费等行业具有长期投资机会。 记者:近期受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影响,全球风险偏好下行,在当前时点,港股机会如何?可以通过什么样的产品去配置香港市场? 徐猛:近期全球市场出现大幅下跌,随着市场的快速调整,香港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处在历史较低位置,截至3月20日,恒生指数的市盈率为8.7倍,股息率超过4%,在全球无风险利率快速下行的背景下,高股息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明显增加。近期南下资金流入持续创新高,华夏恒生ETF也持续净申购,投资者已经开始加大对香港市场的配置,长期来看,恒生指数目前处于底部区域,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恒生指数成份股由香港市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只股票组成,是香港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指数。华夏恒生ETF(159920)的投资标的是恒生指数,目前规模超过70亿元,今年以来日均成交金额近10亿元,跟踪误差与同类产品相比相对较小,且申购赎回不受外汇额度限制,华夏恒生ETF是普通投资者配置香港市场的有效工具,场外的投资者还可以通过ETF联接基金参与,比如配置华夏恒生ETF联接A(000071)、华夏恒生ETF联接C(006381) 。 记者:市场有效性、投资者结构、经济增速等因素对于ETF投资均会产生一定影响,请问您对于ETF市场的投资理念和逻辑是怎样的? 徐猛:指数基金的投资理念信奉市场有效性理论,市场越有效,主动基金战胜指数的难度越大,投资指数基金或ETF更为合适。市场有效性取决于市场的投资者机构,机构投资者占比越高,市场的有效性则越高。另外,经济增速越高,市场处于牛市的概率越大,在牛市中,ETF由于接近100%的高仓位运作,资金利用效率很高,ETF或许能取得相对好的投资业绩。 什么市场环境或背景下适合投资ETF?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从市场阶段来看,在牛市中, ETF一直保持高仓位运作,且基金的大额申购赎回不会对投资运作产生较大影响,在趋势较强的股票牛市环境中,往往能够战胜仓位相对较低的主动股票基金。在熊市末期,市场处在筑底阶段,此阶段估值水平处在历史非常低的位置,投资者有抄底的需求,此时利用ETF抄底,投资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主动基金一般在此阶段的仓位相对较低。在熊市末期及牛市中,适合配置被动型产品。(2)从市场风格来看,市场没有明显的风格及板块行情,主动投资通过选择板块或风格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性低,此时可配置指数型产品力争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3)从投资者角度看,投资者看好整体市场,但不擅长行业配置或个股选择,此时可配置指数型产品;另外,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可以采用核心-卫星的投资策略,核心仓位可以使用指数型产品配置,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利用卫星仓位获取超额收益。 记者:2004年,华夏基金首开先河,推出了境内第一只ETF——华夏上证50ETF,成为中国基金发展史上的重大创新。此后,华夏基金在ETF产品创新的路上持续耕耘,先后推出境内首只中小板ETF、首只跨境ETF、首批行业系列ETF、首只沪港通ETF等。而您本人自2013年起开始管理ETF,至今已7年时间,能否分享下其中的经验,您是如何规避风险的? 徐猛:ETF业务主要有两大类风险:一是投资风险,ETF的投资目标是跟踪标的指数,按照标的指数的结构和权重复制指数,这部分跟踪指数的投资风险相对较小,ETF的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于ETF独特的申购赎回机制,在这个机制下,配股和配债券等含权性投资、投资流通受限股、代理买卖、补票等投资操作都可能带来潜在风险。二是ETF的运作风险,ETF申购赎回清单的制作、现金替代标识的设置、IOPV的准确性都存在潜在的运作风险。 从华夏基金的经验来讲,主要通过系统、流程、制度等方面进行ETF风险控制,对每个风险点都从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进行预防与控制。 记者:您投资的座右铭是?您最想对持有人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徐猛:座右铭:魔鬼在细节。投资研究中要看重细节,核对数据的真实性、投资逻辑的可靠性、回测结果的一致性等。良好的投资业绩来源于投资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或细节。 最想对持有人说的一句话:稳健投资。投资过程中一定要看重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控制好权益投资比重,稳健投资长期来看能获得相对较好的收益。 记者:去年股市演绎结构性行情,公募基金大获丰收,众多投资者感叹“炒股不如买基金”。然而,也有基民表示,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赚到钱,这种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的现象,您认为问题可能出在哪? 徐猛:去年股票基金收益率很高,但也有基民没有像预期那样赚钱,问题可能出在基金投资的时点上。股票基金作为股票类资产,和股票市场一样也有较大的波动,投资者如果在高点申购股票基金,也可能出现不赚钱的现象。普通投资者对宏观经济、股票市场了解不多,投资股票基金择时难度很大,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采用定投策略,克服人性的弱点,在市场下跌中能够买入股票资产,避免追涨杀跌,长期来讲可能是更合适的策略。稍微专业的投资者可以制定一个优化的定投原则,在市场低估值阶段多定投,在高估值阶段少定投,争取能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 基金经理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