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中国的科技抗“疫”能为世界带来什么?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18
摘要:当地时间3月12日22时31分(北京时间13日5时31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红十字会组建的专家组一行9人,携带31吨医疗物资从上海飞抵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支援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塔里克·亚沙雷维奇向新华社记者证实,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6日0时(北京时间16日7时),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164837例,其中中国81077例,中国以外83760例。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已超过中国数字。

截至北京时间17日12时,除中国外,全球154个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以外累计确诊病例数最多的是意大利,其次是伊朗。而由于欧洲多国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持续攀升,世卫组织13日已宣布欧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震中”。

85年前,美国流行病毒学专家汉斯·辛瑟尔在其经典著作《老鼠、虱子和历史:一部全新的人类命运史》中警示,无论现代文明生活看上去如何安全有序,细菌、原生动物、病毒等总是潜伏在阴影之下。只要人类放松了警惕,它们就会发起进攻。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我国历史上有很多防治瘟疫的医疗著作和方法。《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明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最终研制出灭活天花病毒的疫苗。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霍乱、鼠疫、流感等这些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近些年来,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防线”上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为战胜疫情不断注入底气与信心。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主攻方向上的科研攻关,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采取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治疗方式,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有助于搞清楚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新技术在战“疫”中成长、成熟,彰显了中国科技的硬核力量。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科技驱动成为中国防控措施的一大特点。

2020年第6期的《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2日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迅速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作出一系列极具前瞻性、针对性的重大部署。总书记胸怀全局、登高望远,以“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的战略眼光,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科研和物资生产“两条战线”,指导推动科研攻关工作不断取得突破,为防控一线提供了“最有力武器”。

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科技战线迅速行动,科技、卫健等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争分夺秒、挂图作战,短时间内取得了积极进展。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方面对这一“积极进展”予以概括总结:

一是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向全球共享;

二是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满足了国内诊断检测的需求;

三是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推荐到临床一线救治;

四是采取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发,取得积极成效;

五是通过对病毒生存环境、传播途径方面的研究,为制定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是短时间内构建了多个动物模型,为药物、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七是专家学者及时发声、答疑解惑,稳定人心、坚定信心。

这些,都是防疫的“中国经验”。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越到关键时候,科技的支撑作用越加凸显,对切实管用科研成果的需求也越加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着眼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下一步科研攻关工作作出七个方面的重点部署,最后一个部分就提到了要“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

中国的科技抗“疫”能为世界带来什么?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合作、同世界各国团结互助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就疫情国际合作同多国领导人会谈通话,强调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要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发挥我国负责任大国作用。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深刻指出:“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

这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国多点发生,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凸显。3月12日晚,习近平总书记在应约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时强调,国际社会应当加紧行动起来,有效开展联防联控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中方愿同有关国家分享防控经验,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正在向出现疫情扩散的一些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方支持联合国、世卫组织动员国际社会加强政策协调,加大资源投入,特别是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做好防范和应对准备。中国已经宣布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疫情的国际行动。

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中国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

安排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实地调研,对中国和全球疫情防控提出建设性意见;

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多份技术文件;

与多个国家开展技术交流,分享防控救治经验和方案,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做好防范和应对准备;

克服自身困难,向出现疫情扩散的一些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捐赠、出口急需抗疫物资,派出医疗专家团队紧急驰援……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