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乌市达坂城区雷家沟村:“科学小院”的春之声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18
摘要:乌市达坂城区雷家沟村:“科学小院”的春之声:新疆新闻网-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 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主办 新疆对外新闻的总汇 新疆对外报道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新网新疆新闻3月17日电(江斌伟)春光明媚,乍暖还寒,杏花芽儿藏在鳞片中迎风抖动。

  在达坂城区西沟乡雷家沟村,一位科技专家,常驻留田间林地,记录着杏树的生长发育特性;在这里,还有一位学科导师,打破人才培育模式,布局“田间课堂”,开辟产学结合新途径,和村里联手打造“科学小院”,助农增收。

乌市达坂城区雷家沟村:“科学小院”的春之声

  示范园里搭起“田间课堂”

  一个冬天过去,雷家沟村的杏园里,3年前种的一棵棵杏苗,已长到一人多高。

  “该干活喽!”3月16日11时30分左右,刚到杏园,廖康和周龙两名果树专家就动了起来。两人从车后备箱取来剪刀、锯子等工具,动作娴熟的修剪枝桠,几名闻讯而来的村民站在旁边学技术。

  廖康是新疆特色林果业首席科学家、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周龙是新疆园艺学会秘书长、新疆农业大学教授,两人亦师亦友。

乌市达坂城区雷家沟村:“科学小院”的春之声

  三年前,廖康和周龙被市规划局驻达坂城区西沟乡雷家沟村“访惠聚”工作队邀请到村里,筹建了达坂城区晚熟杏科技示范园。由于常来常往,他们索性在村租了个屋子,村民们遇到难题都去找他们,慢慢地,“科学小院”的名头在村里传开了。

  “找块试验田,推广新技术,产量和质量上去了,自然会带动村民。”这是廖康最初的想法。事实证明,村民们不断仿效,种下700多亩杏树。就连种了一辈子地的81岁村民马财,也跟起了风。

  “上面的花苞都露头了,剪掉结果子少了咋办呢?”马财有点不舍得下剪刀。

  “老人家,不怕,看这几根小枝哪根好留下就是。”廖康语气温和。一旁的周龙扒拉着几根树枝,接过话茬,“是让您选个‘当家人’。”

  由于当地风大,杏树整体长势偏南,廖康还叮嘱围观的村民,给长势过于旺盛的树枝挂上重物,改变树势。周龙则忙着给大家解答着杏树套种作物的选择、有机肥实施要点、布设防草布注意事项等等。

  提前着手防病虫害蔓延

  “家里杏树长出黑疙瘩,走一趟吧。”村民冯国财急切地寻来。

  原来,他家的杏树上含有树芽苞的地方,布满黑乎乎的鼓包。

  “是杏蚜瘿,蔓延很快,得马上处理。”廖康断定。杏芽瘿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虫害,主要危害杏树芽苞等器官,使受害植株枝干形成累累瘿瘤,造成树体衰弱甚至死亡。

  村里有200多户人家,大多房前屋后都长着杏树。两人围着村子走了一圈,找到10棵生病的树。很快,工作队带着村民砍去患病枝干,并集中销毁。

  “技术好懂,但推广是难题。”廖康说,过一段时间患病杏树可嫁接,不会影响其生长。

  廖康和周龙在雷家沟村科技服务了近三年时间,经常一对一、手把手帮助农户更新技术,廖康说,“如果一项关键环节没跟上,努力可能全白费了”。

  村里的种植能手王俊杰算了一笔账,预计杏树最高亩产一吨,按一公斤卖10元钱算,一亩地有1万元进账。

  精心筹划果树资源圃

  在“科学小院”不远处,村里划分约15亩地,那是廖康和周龙正在精心筹划中的果树资源圃。

  两人顾不得休息,从车上拿下卷尺等工具,测量土地,并规划着要栽种的果树种类等。

  新疆是瓜果之乡,80年代已探明果树资源约900个种和种下类型。天山山脉还有我国面积最大、种类最丰富的原始野生果树林。

  廖康团队在此建设果树资源圃的初衷是,形成一个以种质资源圃为依托的科研、教学技术平台,“让科技走进田间地头,让学生们学习更接地气。”

  “我们会带着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驻地研究,零距离为农民服务,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走特色林果业的致富路。”周龙说。

  未来三五年,雷家沟村将形成以种植、观赏、游览为主的文化型经济,彻底摆脱单一的经济结构模式。

  “专家怎么说,我们怎么带着农民干,乡村振兴,就要落在实处。”雷家沟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何立刚眼神中,满是憧憬。

  焕发着生机的杏树,枝桠向上伸展,几只小鸟落在上面,叽叽喳喳唱响春之声。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