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实习生 王思聪 今年的妇女节因为疫情而特别、而更加具有纪念意义。此时此刻,大批的女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逆行而上,挺立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女社区工作者、下沉女党员、巾帼志愿者战斗在群防群控的第一线;有爱心的女企业家四处奔波捐物又捐款,企业女职工有序地复工又复产,女教师开办网课让学生停课不停学,女农民积极学技术备春耕。广大龙江妇女姐妹们奋斗的身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显得尤为美丽,用奋斗的姿态度过节日也更有特殊的纪念意义。3月8日,在“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第31场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齐秀娟介绍了全省各条战线的女性和妇联组织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 据齐秀娟介绍,疫情发生以来,黑龙江省各级妇联组织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主要采取了“八个一”的具体措施: 首先是向全省妇女姐妹发出一份倡议书,号召广大妇女发挥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督促家庭成员配合防控需要,遵守防控规定,不信谣、不传谣,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起群防群控的“巾帼长城”; 其次,发布一个动员令,动员广大妇联干部做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劝导员”“监督员”“战斗员”,迅速投身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发动一场宣传战,利用全省妇联组织新媒体矩阵,综合运用图文、音视频、漫画、H5等形式,发布信息宣传政府号召、疫情动态、防控知识、家庭故事、基层典型、一线感人事迹等,传播正能量,仅省妇联“两微一网”就发布信息1100余篇次,开设栏目50余个,形成了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浓厚舆论氛围; 调动一支“娘子军”,疫情中,广大基层妇联干部和妇女骨干,按照当地党委政府要求,协助城乡社区村屯做好人员排查、登记造册、消毒杀菌、环境整治等工作; 发起一次公益募捐,黑龙江省妇联与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携手共筑阻疫长城”公益募捐行动,巾帼志愿者、女性社会组织踊跃参与。截至3月7日,共收到捐款17914笔、218万余元,接收防疫物资,全部用于湖北和黑龙江两地疫情防控; 开展一系列关爱慰问活动。向哈医大一院新冠肺炎省级危重症集中救治中心捐赠智能护理康复床9台,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感染风险; 开设了一批网上学堂。各级妇联组织聚焦广大妇女和家庭在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婚姻家庭、困难帮扶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妇联喊你来学法”“非常时期居家课程”“学农课堂”等。 架起一张心理保护网。各级妇联组织普遍开通心理服务热线,发动多家社会机构组建线上公益心理咨询团队,提供点对点线上免费心理援助服务。截至目前,全省线上、电话开展心理咨询辅导4000余人。 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黑龙江省1533名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奔向湖北,跟死神争夺生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女医护人员向险而行,彰显了“疫”不容辞的大爱担当。她们奔赴前线,黑龙江省妇联守护后方。黑龙江省妇联第一时间发出号召,要求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和巾帼志愿者关心关爱援鄂女医护人员的家庭,尽最大可能帮助解决家庭防护、老人照护、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 首先是按需开展“订单式”服务。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线上联系,了解掌握本地援鄂医护人员家庭具体情况,结合不同家庭个性需求,开展“订单式”服务,推出购买生活必备品、老幼照护、子女教育、心理疏解等具体帮扶举措,并及时跟进了解受助对象的意见建议,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确保关爱行动不走过场,让援鄂医护人员家庭真正感到暖心、贴心。 其次,结对开展联系帮扶。各地妇联组织妇联干部、执委、巾帼志愿者、家教专家等,与一线医务人员家庭特别是援鄂医疗队队员家庭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结对帮扶,在紧密联系中跟进服务。七台河市妇联面向援鄂医护人员家庭开展“五服务一结对”活动,成立巾帼结对服务组,开展蔬菜配送、家教服务、心理咨询、代办服务、物资慰问等。 除了援鄂医护人员,黑龙江省妇联还落实省委安排部署,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特殊家庭和困境儿童,开展“寒中送暖·真情相伴”特殊时期特别关爱行动。基层妇联积极行动,牡丹江市妇联认真开展贫困母亲、困境儿童、重病妇女等特殊家庭走访慰问,为走访的每个家庭送去价值800多元的慰问品,并详细了解家庭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对接手工制作、家政服务等单位,为他们提供就业创业机会,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克东县妇联积极排查全县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底数,为1603名留守妇女儿童登记备案,并实施属地管理原则,建立8个微信群,推送疫情期间心理辅导和缓解情绪微课15讲,利用电商平台为出入不便的老人免费送菜,代买药品、生活用品等,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她们身边,帮助她们渡过疫情期间的生活难关,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