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樊路远的规划中,一是要加大主控产品的力度,二是要加大与优质制片团队的合作。这两点都围绕能够产出有差异化优势的独家原创头部内容为目的,并保证对头部内容的主控权。 为尽可能缩减内容成本,优酷选择不再高价购入内容,而是更多依赖于合作的制作团队产出原创内容。这一策略下最典型的代表是优酷在2019年暑期档推出的S级大剧《长安十二时辰》,总投资高达6亿,其中制作成本占比70%,从布景、服饰、道具、特效全部精益求精。综艺方面,投入最大的“这就是”系列综艺也仍在继续推出最新季内容。 源于用户对内容的要求愈高,内容成本居高不下,盈利一直以来都是长视频赛道最难突破的瓶颈。如何在增加原创内容的同时还能缩减成本成为摆在优酷面前的难题。 优酷的对策并没有什么不同,与爱奇艺、腾讯视频一样,将解决之道寄托在分账模式上。 分账模式,是指内容制作方与平台依据作品点击量进行内容、营销及广告分成的模式。从2015年网络电影出现后,分账模式就成为业界主流。随后网络电影分账的成熟也带动网剧开启了这一模式,至今已有《花间提壶方大厨》《绝世千金》这样的分账剧收益创下不俗记录。 在分账模式的探索上,优酷不算是动作最快的,其具体规则也与其他几家差别不大。但从去年四月起,优酷开始在网剧分账模式上加大力度。剧集的合作模式被分为“保本保利”、“保本+收益分成”以及“共担成本+共享收益”三类,升级后首次增加CPM广告分账收入,可以看出优酷的目的是以更高水准的分账收入来吸引原创内容制作方加入合作。
优酷网剧分账规则 在分账模式更加成熟的网络电影方面,优酷在2019年首次尝试了单片付费模式。2019年4月,古装奇幻爱情电影《傀儡姬》在优酷独家上线进行单片付费,该片也是优酷自2017年开始的文学影视孵化计划“HAO计划”中的重点支持项目。 除了通过分账模式的升级和创新来吸引更多制作方,优酷还上线了“剧场模式”,即让内容出品方在优酷拥有可以自主运营和展示的空间,实现页面风格、内容排播的定制化,并利用私域流量让品牌提升影响力。
另外,优酷还在意图找寻一些创新点。 例如拿下13年大IP《乡村爱情》的独家版权,挖掘乡村题材剧的圈层用户。从去年六月起推出高清经典专区,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具备长尾效应的经典剧集和电影进行高清修复,目前已陆续修复2000多部。今年2月11日,优酷与BBC Studios达成英剧内容合作协议,自此优酷已累计拥有430小时BBC剧集。
可以看到,优酷正试图挖掘其差异化优势,另辟蹊径探寻更多可能弯道超车的机会。 机会窗口还有多久? 当然,战略、布局、规则的改变并不能立刻得到反馈。 优酷已许久未公布月活用户及付费用户相关数据,从QuestMobile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8月,优酷的去重用户总量依然未追上爱奇艺和腾讯视频。
从内容这个直观性的成绩单来看,优酷还未拿到优秀。 在着重投入原创内容的策略下,优酷去年能拿得出手的只有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和综艺《这!就是街舞2》。 《长安十二时辰》以豆瓣8.8高评分开局,多次登上热搜榜。在剧集走红的同时,小说原著在书旗小说的阅读量日均翻3倍,据天猫图书数据显示,该剧的原著销量也同比增长10倍。《这!就是街舞2》同样走高口碑路线,第一期节目播出后豆瓣评分高达9.6,仅48小时评分人数超过1.5万人,目前评分8.9,其中5星好评率超过50%。
据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大文娱CTO兼优酷COO庄卓然表示,在这两部作品的带动下,优酷暑期档日活创下历史新高,会员增幅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另外《长安十二时辰》也成功出海,不仅会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等亚洲国家陆续上线,同时也在Viki、Amazon和Youtube以“付费内容”形式登陆北美地区。 成为爆款的一剧一综让大众看到了优酷奋起直追的可能性,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首先在剧集方面,因为有意重原创轻购买,优酷整体头部剧集的数量相对较少。据云合数据,2019年上新网络剧有效播放TOP20中,优酷独播的剧集仅有两部。其次,剧集高口碑走红但仍难以出圈,即使《长安十二时辰》在暑期档爆红,但从榜单来看其有效播放量成绩并不突出,甚至低于一些口碑较差的剧集。而在年末开播的重量级历史剧《大明风华》,即使有首次出演古装剧的汤唯、人气偶像张艺兴加持,热度也始终不敌《爱情公寓5》和《三生三世枕上书》。
“难出圈”难题同样体现在综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