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冬去春会来,那些来自身边人的勇气与温暖(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2-07
摘要:这个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习惯:以前不大讲卫生的,现在天天勤洗手;以前喜欢聚会熬夜的,现在每天早早入睡;以前不喜欢运动的,现在也练起了“防疫健身操”……“人人都能成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这个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习惯:以前不大讲卫生的,现在天天勤洗手;以前喜欢聚会熬夜的,现在每天早早入睡;以前不喜欢运动的,现在也练起了“防疫健身操”……“人人都能成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守护者”,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全社会共同的理念。

人们更讲卫生也更讲“养生”。为了提高免疫力,不少一向以“大鱼大肉”为春节“保留节目”的家庭开始从“吃美味”向“吃营养”转变。“为了让家人均衡营养,我比平时多买了不少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北京市民周林说。同时,野生动物也得到了保护。不仅如此,废寝忘食地工作、通宵达旦打牌的减少了,吃好睡好休息好不再是一句空话。

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变成了“危险区”,原本准备外出旅游的人们也纷纷停下脚步。“原计划这个假期带着家人去旅游,谁想到遇上疫情,虽然生活有些单调,但不出门就是给防疫作贡献。”西安市民陈鑫说。

外出串门打牌的人少了;享受天伦之乐的人多了。“每天晚饭后,一起和妻子儿女打扫卫生,一起在家看看电视聊聊天,感觉也挺幸福的。”福州市民蔡益说。

一些原本不愿尝试“新事物”的中老年朋友也饶有兴致地“玩”起了电子支付、共享单车。“纸币太‘脏’,上面不知有多少细菌。”一位在超市采购的退休职工王先生说,“手机一扫就能结账,省去找零的麻烦,减少现金接触病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过去方便多了。”而平日习惯乘坐公交出行的林女士也第一次尝试骑上了共享电动单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避免了挤车之苦,还可免去被交叉感染的担忧”。

麻佛寺村的春天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今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山东临清市松林镇麻佛寺村的村民们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

“村两委成立了临时值班小组,轮流在村口把守,禁止来访客人进村,并给进出村的本村村民测体温,我每天都会到现场。”麻佛寺村村支部书记张恩泽说。

“以前一下雨是‘坐车两道沟、步行一脚泥’,车子进去就出不来。”张恩泽说,过年赶上天不好就更别提了,走一圈到家一裤子泥,现在村里早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环境越来越好。

跟着张恩泽的脚步,麻佛寺村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一排排崭新的农居鳞次栉比,清澈见底的荷塘,宽敞的文化健身休闲广场,文化墙上一幅幅尊老爱幼、倡导善行的宣传画赏心悦目,道路两旁排列整齐的垃圾箱让村庄更整洁……

走进贫困户陈宗山家中,墙上一个大相框中的十张照片引人关注。“你看,那时候的房子还是土坯房,后边这几张是后搬进的新房。”照片背后是陈宗山家庭收入的变化。“我2019种地收了8240元,打工赚了2万元,养老金1549.44元,计划生育补贴120元,厂房分红收益698元,我媳妇还加入了村里的扶贫公益岗,每个月能领到600元。”陈宗山指着一行行数字高兴地说。

陈宗山所说的厂房分红收益是村里在发展产业、增加集体收入中慢慢探索出的新思路。三年前,在已有产业基础上,麻佛寺村打造了占地45亩的家具扶贫产业园,将产业园区的“扶贫车间”租给当地的家具生产企业,获得的收入为贫困户分红。

“除了发展家具产业,村里还搞起了合作社、发展光伏产业,并在厂房收益和光伏发电集体收益中拿出4万资金,全部用于贫困户分红,2017年底就使村里的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张恩泽说。

37岁患有视力一级残疾的贫困户郝继兰因此实现了脱贫,她说:“我看不见,自己照顾自己都很困难,家里就只能靠着当家的种点地,村里一直帮我们想办法想出路。村里的厂房分红让我们家一年增加了698元的收入,加上合作社分红和低保等,家庭年收入已破万元。”通过产业项目带动、政策扶持,麻佛寺村所有贫困户均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稳定实现了脱贫。

“现在村里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订单满满,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因为疫情原因厂房还没开工。”张恩泽说,我们一定会站好位于国家“神经末梢”的疫情防控岗,在条件允许后全速恢复生产,带领百姓更好地增收致富。

疫情中的“奔跑者”

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26岁的湖北孝感人刘宝兰是顺丰速运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凯旋门营业点的派件员,原本打算大年二十九回老家过年的她,被蔓延的疫情改变了过年的安排。“家里的疫情比较严重,你不要回来了。”远在孝感的父母叮嘱着刘宝兰,希望她在郑州过一个平安的春节。

父母的话虽然温暖,但看到同事们都在加班加点工作,刘宝兰还是主动提出春节期间加班。“平常有三十多人,春节放假了,很多人回老家,留下的只有平常人数的三分之一。”刘宝兰说,“这些天每个人都当作两三个人来用,既然我留在这里,就应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春节前后,本该是快递员最轻松的一段时间,由于人们都踏上了回乡的旅途,快递的揽收和派送量相比平常都要下降不少。但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传播,今年春节期间的快递量出现了大幅提升,收派包裹的过程也有了新变化。

1月28日早晨7时,天色有些阴沉,刘宝兰戴好口罩来到营业点。测量完体温,领取过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用品,分拣到自己需要派送的快递后,她忙碌的一天也就正式开始了。

“我运送的包裹很多都和口罩有关,疫情当前,给不在身边的家人朋友寄去一些防护用品,成了每个人最朴素的祝福。”刘宝兰说,正因如此,她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了一张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的照片。

受疫情的影响,快递员每天的工作多了很多道工序。“每天上岗前,除了测量体温、对运送快递的车辆进行消毒外,自己还要洗手并戴上口罩作业。每半天送完回来后,车辆要再次消毒,自己也要立刻洗手和更换口罩。”刘宝兰说。

送货的途中,路上的行人少多了,连以往和自己一起跑的快递伙伴也少了。现在在路上看到这些伙伴,刘宝兰觉得特别亲切。“以往见了面总互相开开玩笑,现在见面大家都会互相鼓励一下,加加油、打打气,毕竟这个时候在外四处奔跑的人,很需要鼓劲”。

在派送的过程中,快递员们还会遭遇“最后100米”受阻的状况。据刘宝兰介绍,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不少小区不允许快递员进入,物业也不能帮业主接收快递包裹,快递员只好等在小区门口。“毕竟是在特殊时期,安全最重要,虽然有时派件的时效性降低了,但客户们对我们都十分理解。”她说。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