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奔驰女车主哭诉、直播带货乱象等成去年十大消费维权舆论热点(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14
摘要: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直播带货”尤其是“网红带货”成为了电商新风口。2019年“双11”前后,“直播带货”更被不少业界人士视为完全走到了前台。有数据显示,“天猫双11淘宝直播”成为了不少品牌的一大增长

  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直播带货”尤其是“网红带货”成为了电商新风口。2019年“双11”前后,“直播带货”更被不少业界人士视为完全走到了前台。有数据显示,“天猫双11淘宝直播”成为了不少品牌的一大增长点,超过50%的商家都通过直播获得了销量上的增长,“双11”开场8小时55分,淘宝直播引导成交已破100亿。但是,快速发展之下,“直播带货”中的产品质量、售后问题,“主播”虚假宣传问题,平台数据造假问题等,不仅影响了公众的消费体验,也损害了商户的利益,诸多“直播带货”造成的“两头坑”事件频频引发舆论争议。

  针对这一现象,舆论认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良性发展,还需完善监管制度。首先,平台既要完善诚信评价机制、提高准入标准,以做好自律;也要引导、敦促主播在相关领域形成更强的知识储备和专业度,做好对平台内商家与主播的他律。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快“直播带货”法治化监管建设力度,提高直播带货违法成本,增强监管震慑力。对于出现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带货”行为,应依法从严查处。还应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体系,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与监督权,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多方协同共治,引导“直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此外,作为一种新业态,“直播带货”需跳出“挣快钱”的桎梏,前置化风险处置,避免走上以往电视购物风险频出的老路。

  五、培训机构跑路学员退费无门还陷“套路贷”

  社会影响力:60.6

  话题解析

  2019年,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因经营恶化导致关门的消息引起舆论关注。例如,3月,某少儿家庭英语突然发布破产公告,之后负责人相继失联,引发数千名家长维权。10月以来,某大型英语培训机构在国内主要城市的分店已关门,受影响学员上万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量学员被培训机构诱导,从金融机构申请了人均数万元的培训贷。大批门店的关闭导致学员们无学可上,却还要继续还贷款。该事件背后反映了“套路贷”“培训贷”等问题,引发舆论对金融机构教育分期等场景的关注。

  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频现“爆雷”“跑路”的消息,其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教育培训机构迅速扩张但后续运营难以为继、经营不当导致资金链断裂等。面对培训机构的“跑路”,消费者往往陷入维权困难等处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舆论认为,预付型消费的资金监管问题愈加凸显,教育主管部门、银监部门以及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部门,应从流程合规、场景合规、风险合规等角度加强监管。此外,消协组织、新闻媒体也提醒消费者,选择课外培训辅导时谨慎使用金融贷款,并保留好相关消费凭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上海迪士尼禁止外带食品惹争议

  社会影响力:54.7

  话题解析

  2019年8月,上海迪士尼乐园因禁止游客自带食品入园被一大学生起诉引发热议,公众对迪士尼园区日常经营积聚的不满情绪集中爆发。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经营者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而迪士尼“禁带食品”“翻包检查”的规定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个人隐私权。人民网发文四问上海迪士尼,凭什么在欧美地区与亚洲地区搞“双标”。中消协表态支持大学生对上海迪士尼发起诉讼,认为迪士尼利用其特殊地位对消费者进行了限制。而迪士尼坚称日常经营合规、拒不接受调解的态度进一步加剧了事件的争议性,舆论呼吁相关机构“出重拳”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舆论压力之下,上海迪士尼做出相应改变,表示允许游客自带食物入园,承诺加大安检设备投入,优化游客入园体验。9月12日,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被告上海迪士尼补偿原告人民币50元(当庭给付)。此次事件肇始于“一个大学生的坚持维权”,而终于“换来万千游客方便”,不仅推动了企业规则的变更调整,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打破了“沉默螺旋”效应,可视作消费者维权的典型案例。

  七、视频网站超前点播付费模式引发争议

  社会影响力:54.9

  话题解析

  2019年12月,网络剧《庆余年》在腾讯视频与爱奇艺两大网站热播,针对剧集的热播,视频网站相应推出了VIP会员超前点播服务,在VIP会员抢先看6集的基础上,需额外支付3元/集或50元始终提前多看6集的付费方式。此番操作引发广大消费者的不满。对此,涉事视频网站都作出回应,并修改超前点播规则。

  近年来,视频网站VIP会员付费商业模式兴起,但视频网站会员“专属广告”、自动续费陷阱、会员分类“套路”多等质疑声不绝于耳。此次在VIP之外设置VVIP,再次引发舆论对视频网站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探讨。首先,舆论认为,视频网站推出付费增值前,应以显著的方式告知消费者。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应得到保护。其次,舆论认为,视频网站的会员服务协议中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款,而这些格式条款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最后,视频网站“花式”收费被舆论称为“饮鸩止渴”“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网站收费标准亟待规范。视频网站多次触及会员“底线”,应引起各界关注与重视,让会员的合法权益可以得到有效地保护。

  八、炒作经济热潮下存在消费侵权隐患

  社会影响力:54.7

  话题解析

  炒作经济快速发展是2019年的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表现。数据显示,闲鱼上“AJ”的全年搜索量达3900万次,“全民炒鞋”话题还受到了央视的关注;“盲盒经济”带动了新的消费风潮,某款稀缺的盲盒玩具在二手市场甚至被炒到上千元的高价。从炒鞋、炒盲盒,到炒手办、炒汉服,炒作经济的发展从小众爱好“出圈”,成为了新的消费市场。有分析指出,全新炒作经济的崛起,背后是中国消费趋势的一次巨大的变革,其中以90后“炒家”为代表的消费群体在这些消费热点中尤其积极,也更加大胆。然而,隐藏在这轮消费热潮背后的消费侵权问题也逐步显现。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