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走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13
摘要:“数值天气预报”一词于1950年正式使用。曾庆存说:“所谓数值预报,就是根据大气动力学原理建立描述天气演变过程的方程组(数学模型),然后输入大气状态初值和边界条件,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预测未来天气。”

“数值天气预报”一词于1950年正式使用。曾庆存说:“所谓数值预报,就是根据大气动力学原理建立描述天气演变过程的方程组(数学模型),然后输入大气状态初值和边界条件,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预测未来天气。”

数值天气预报诞生之初,准确率并不高,亟须在原始方程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1956年,在苏联学习期间,曾庆存毅然选择了应用斜压大气动力学原始方程组做数值天气预报的课题。这可是一道时人不大敢问津的世界难题。

然而,曾庆存从小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要好好“啃”。

那个年代,计算机在苏联也很稀缺。曾庆存每天只有10个小时的上机时间,而且还只能在深夜。于是,他白天用纸算,晚上带着纸条去计算机房,一万多行程序,一条条验证。

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1961年,曾庆存首创出“半隐式差分法”数值预报。这项成果立即在莫斯科世界气象中心应用,预报准确率前所未有地提升到了60%以上。自此,数值预报成为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

国家需求始终排第一

曾庆存的学术清单,始终按国家需求排序。

“我出生于广东阳江贫苦农家,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中学毕业当个乡村教师,赚钱贴补家用。”曾庆存说,“如果不是新中国成立,上大学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我衷心感激党和国家的恩情,所以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选择。”

1952年,曾庆存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服从国家需要学习气象专业。

曾庆存说:“当时,学校提出让我们一部分学生改学气象专业,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一是因为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急需气象科学人才;二是因为幼时家贫,对人民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受天气和气候影响有深切感受。”

1970年,曾庆存又一次服从国家发展需要,开始从事当时在国际上兴起、中国尚是空白的气象卫星和大气遥感相关研究工作。

曾庆存说:“当时做卫星没有经验可参考,资料也很少。但因为是国家需要的,所以不管怎么样都要把它搞出来!”

凭着那股子“钻”劲儿,曾庆存带领团队最终解决了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的基础理论等问题,其中的一些理论直到现在,都在中国和世界气象卫星遥感与资料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卫星是发现灾害性天气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自从我们有了气象卫星之后,中国大陆的台风监测一个都没漏掉。”曾庆存很欣慰。

激励后来者继续攀登

1984年,年仅49岁的曾庆存挑起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的重任。然而,刚一上任,迎接他的就是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基础研究正处于极其困窘的境地:科研投入少,人们也没意识到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大气所缺少科研经费,科研设施极其简陋,人心涣散。

曾庆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郭传杰至今都还记得,32年前他到大气所调研时,曾庆存为基础研究和大气所发展奋力疾呼的场景。“他说,大气研究是对国家安全、民生等非常重要的领域,希望国家能够重视基础研究,让科研人员有一个安心的环境来工作。”

此后,在他的带领下,大气所上下一心,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曾庆存还不忘言传身教,他的学生都有过这种经历:曾先生修改后的论文草稿都是密密麻麻的,需认真思考才能读懂。

在曾庆存的悉心指导下,很多他带过的学生如今正一步步成长为科研骨干,不断在国内外气象领域崭露头角。

谈及中国大气科学的未来,耄耋之年的曾庆存充满信心,并寄予厚望。“真诚地希望年轻人勇于攀登大气科学的珠峰,直达无限风光的顶峰。”曾庆存说。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