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铁建勘察设计、联合中国中铁建设的银西高铁将正式开通运营。银西高铁全长约617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包(银)海通道的组成部分。建成后将使宁夏正式接入全国高铁网,一举打通联系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大能力便捷通道,对振兴陕甘宁革命老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完善西北地区路网布局、促进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服务如约而至 5G网络将覆盖所有地级市 2019年,中国正式启动5G商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电信央企通过不懈努力,让人们对于5G时代的生活充满期待。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深化共建共享,力争2020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 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0年,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9亿部,占总出货量14亿部的14%,同比增长1.5%。 无人驾驶、AR演唱会、服务机器人……5G,不只是比4G多1G。伴随着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更多人将享受到5G带来的高速率、低时延的上网体验,见证一系列产业的变革。 去冬奥,更方便! 由中国建筑承建的冬奥会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冰坛)项目,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首都体育馆北侧,总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是国内首个拥有两块国际赛事标准冰场的场馆,该场馆将承担我国2022年冬奥会的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球等多个项目的训练、竞赛及管理工作。目前已进入内部冰场建设阶段,预计2020年3月底项目全部完工。 通用技术集团承建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综合交通服务中心工程,位于延庆区延庆镇百眼泉村,建设用地面积5.75公顷,总建筑面积120077平米,地下建筑面积38484平米,地上建筑面积81593平米。工程于2019年10月29日开工,计划2021年6月30日交付使用,建成后将为北京冬奥会提供服务保障,同时满足高铁与S2线到发、车辆接驳,有效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动力汹涌澎湃 华龙一号海内外首堆将实现并网发电 华龙一号是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目前,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国内外4台示范工程进展有序,是全球唯一按照计划推进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工程。预计2020年华龙一号海内外首堆均将实现并网发电。 “人造太阳”预计2020年运行 被誉为新一代“人造太阳”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预计2020年运行,中核集团该装置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磁约束可控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其等离子体体积为中国现有装置的2倍以上,离子温度将达到1亿摄氏度以上,可将电流从中国现有装置的1兆安培提高到3兆安培,该实验装置的建成将为中国真正掌握可控核聚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人类距离“人造太阳”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特高压再添新线路 国家电网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输电大通道,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等省,线路全长1587千米,输送容量800万千瓦,计划于2020年建成投运,预计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电量400亿千瓦时。 2022年北京冬奥重点配套工程、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国家电网张北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是世界首个直流电网工程,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单元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争取2020年上半年投运,把张家口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转变成稳定绿色电能输往京津冀地区,在助力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100%绿电全覆盖的同时,还将解决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世界性难题。 南方电网云贵互联通道工程计划2020年6月建成投产,该工程投产后,直接将西部电力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负荷中心,为满足“十四五”及后续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用电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云贵互联通道构建了云贵两省间电力市场机制的电网平台,紧急情况下可实现两省电力直接交易或提供短期备用容量。 乌东德水电站即将发电 中国能建等建设的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继三峡、白鹤滩、溪洛渡之后第四座千万千瓦级水电站,也是“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和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工程。左右岸电站共安装12台8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电站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电站计划于2020年7月下闸蓄水、8月首台机组发电,2021年12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四、世界第七大水电站。 全球最大的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