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源转型向纵深发展 转型是全球能源发展的永恒主题。从柴薪到化石能源再到可再生能源,能源变革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当今世界正进入以清洁低碳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能源转型时代。 全球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未来一个绿色健康的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也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最根本推动力。 2010~2018年,全球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39.5%提高到41.9%,其中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从12.5%上升到14.1%。欧盟委员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欧洲可再生能源在电力部门的占比达21%、2030年达45%,2050年天然气、风能、核能将各占欧洲一次能源供应比例的25%。 中国石化副总工程师孙焕泉说,清洁化、低碳化、多元化,是全球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据预测,到2040年,全球能源结构将形成煤、油、气和可再生能源四分天下的局面。油气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能源消费的主体,预计到2050年,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仍占50%以上,天然气将超过石油,成为第一消费能源。 中国能源转型进展显著 中国在推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5年来,中国不断推进能源改革与转型,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能源供给清洁低碳化成效显著,一煤独大局面明显改变。 2013~2018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从42.4亿吨的历史峰值降至39亿吨,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7.4%下降到59%,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重要贡献。5年间,清洁能源占比从15.5%提高到22.1%,平均每年提高1.3个百分点,比同期全球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平均每年提升0.65个百分点快了一倍。水电、光伏、风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从8.3%提高到12.4%,平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比全球平均水平也快一倍。同时,能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明显优化。2018年,中国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25.5%,显著高于全球19.2%的平均水平。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说,今年以来,国内原油产量扭转了连续3年下滑的态势,天然气产量增速加快,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提升。前三季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的弃电率都低于5%。 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能源局将加强对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电力储能、氢能等新技术的引导,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北京将建“能源谷”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说,能源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北京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加速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北京市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8%,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到目前为止,PM2.5的平均浓度是41微克/立方米,比去年降低18%。 目前,北京正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东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能源谷”。未来科学城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是首都创新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聚焦“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三个领域,建设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其中东区是建设能源谷的主阵地。北京市期望,将能源技术和关键产业培养成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构建“电氢”能源体系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说,第四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为绿色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实现与碳排放脱钩。 我国煤炭、石油、煤电装机、碳排放多个峰值将在2025~2030年出现或临近,随着新能源、储能、氢能等技术发展,光伏、风电造价大幅下降,新能源发电间歇性、生产不稳定等问题将得到解决。据预测,全球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的竞争力,将在2025年前全面超过化石能源。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全球总发电量的49%,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占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的70%以上。未来,构建由一次清洁能源发电、制氢,形成二次绿色能源“电能、氢能”为终端形态的“电氢”能源体系,将是推进能源革命和建立现代能源体系的主要路径之一。 国家电投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目前正在乌兰察布建设600万千瓦风电基地,是全球单体最大陆上风电项目,每年可为京津冀输送清洁电能20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万吨。 2.能源大转型,油气行业如何应对 长期来看,化石能源必将被新能源取代,这是大势所趋。但油气作为化工原料将会长期存在。在全球能源大转型浪潮中,油气行业如何应对? 用非常规思维和技术加快资源变现 斯伦贝谢北亚区总经理赵刚说,过去几年是油气的寒冬,但油价波动周期不断缩短,过去一个周期是7~10年,现在也就是3~5年,这两年甚至缩短为几个月。同时,油价振幅不断缩小,原来是每桶从30美元到130美元的振幅,现在是20美元上下。其中,非常规资源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从做出FID(最终投资决定)到第一桶油产出,深海资源需要2~5年;而美国非常规市场只用1~6个月。非常规油气成本很高,与油价匹配形成长期缠绕的关系。当油价低于成本时,所有页岩油气生产商会尽快改变投资方式,暂停钻机服务。当油价高于成本时,他们马上将钻机投入生产。2016年至今,北美钻机规模是高峰期的2/3,但非常规产量比低谷时高了1倍。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中国目前各盆地基本处在勘探开发中后期,常规油气田发现概率较小,今后重点有两个方向,一是页岩油气,二是用非常规技术服务老油田。国内要把非常规资源变现,很多的思维方式、装备设备和工作流程需要大幅改变,这是油公司未来面对的最大挑战。 油气仍是长期战略资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芳说,世界能源转型,主要指油气向新能源的转型,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油气资源逐渐枯竭的被动转型。但页岩革命显著增加了油气资源总量。石器时代的结束不是因为石头没有了,同样的,油气向新能源转型也可能不是由于油气没有了,而是新技术的进步,这就是第二种主动转型。主动转型必须有可靠、廉价的新能源技术,这个转型有多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