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漖龙舟厂里,黄剑挺正在制作龙舟(龙骨)。 6月16日,珠村中约传统龙船队回村后便试水划新制的龙舟。 南都讯 记者任磊斌 实习生杨文清 “走出了上漖村,就等于失业,这就是没有外地人愿意入行的原因,基本都是本村人……幸好,我两个大侄子开始接班,他们是第六代,会传下去的。”黄剑挺的话中透出些许无奈,他是上漖龙舟厂的第五代传人。今年的端午节和往年不太一样,黄剑挺推掉了所有剩下的订单,厂子提前进入了停工期。怎么回事? 六代人传承手艺几番起落 番禺的上漖村无疑是广州最出名的龙船制作之地——上漖龙舟厂原本就誉满省港澳,这几年更开始有江西、湖南等外省的客户发来订单。“造龙者”起源于清晚期的上漖村的黄弘。“我听长辈说,第一代的太爷(黄弘)开始做龙船,当时也做其他渔船。”第五代的黄剑挺目前是上漖龙舟厂——黄氏世家的负责人,是第四代大师傅黄善庆之子。黄善庆,是广州有龙舟文化的各个大村长老们的老熟人,很多现在还未退役的龙舟都出自他老人家双手,现在75岁高龄的他已经退休。 45岁正值盛年的黄剑挺接班家族生意已有10年。他讲述了自他懂事后“造龙者”家族生意的起落。 “在一些历史时期,经济困难,很多老龙舟都被拆卸,木材他用;生活艰苦,端午划龙舟的传统也很难继续。听说过有些村子特意藏起龙舟,希望留住宝贝。因此,现在广州地区能有百年历史的龙舟只剩几艘。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开始重新有人划龙舟,家族的生意可以重新开始。需要做新船的人也越来越多,高峰的时候是80年代中期。但到了90年代又进入了低谷,那时候的年轻人开始花更多时间打工赚钱,更多参与其他运动,龙舟文化则显得有点土气。直到2000年后,尤其2010年左右开始又进入了兴旺阶段,越来越多年轻人重新喜欢玩龙舟。也就自然有越来越多的订单做新船,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河涌中藏木被称“龙舟酒店” “虽然我正式入行的时间只有十年,但祖祖辈辈都在厂里做龙舟,从小也耳濡目染,深受龙舟文化的熏陶。一只龙船的制作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传统龙一般在龙舟中用于探亲应景,是广州涌面上最为常见的龙船之一,船身长度40米,可以搭载70余人。多以坤甸木作为原材料。坤甸木结构细致均匀,纹理多为斜行,硬度高耐腐蚀且不怕潮湿,浸于水中反而更加坚固。造船厂师傅会将其放置在造船厂对面的河涌中保存。高峰时期,河涌内藏有20条坤甸大木,因此当地人将这条河涌称之为“龙舟酒店”。 黄剑挺表示:“做一只传统龙舟平均需要10立方米的坤甸木,只有更加精益求精的去制作,才不会浪费这些木材。或者说,这样才有钱赚”。一只传统龙需要8位造船老师傅同时动工,经过扎底骨、制脚旁、上大旁、扎彩盘及绞栓、钉龙根、造坐凳等十大工序,全程约需20天左右才能制作完成。 “喜欢划龙舟,有龙舟,有兄弟” 黄剑挺是个“造龙者”,虽然自己不会去划龙舟,但是他熟识的许多龙舟扒仔都和他说“今年没有龙舟比赛是很失望的,只能在手机上看往年的比赛过过眼瘾。” 虽然今年龙舟招景活动取消,新建造的龙舟也不多,但各个水乡村落的年轻人还是在端午前用旧船开始了夏练。 在海珠区的小洲村,一位队员说道:“今年虽然没有比赛,但是还是会继续训练,训练是为了准备未来的比赛……我们喜欢划龙舟,有龙舟,有兄弟!” 黄剑挺认为,“龙舟精神已经融入到新一代年轻村民的血液里了。”这些龙舟爱好者们虽然没得比赛参加,但是依然将划龙舟作为一项运动,一种精神。 对于龙船厂的未来,黄剑挺无奈地表示:“造龙船有很强的专一性,船厂只以造船身为主,船头、船尾、锣鼓、花帐及其他部件也都有各自专业的制造厂。”也是因为这种专一性,在龙船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就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了。再加上龙船行业分淡旺季,端午节过后船厂有3-5个月的停工期,其间船厂也无工可做。所以现在船厂的工人们都是接近五十岁的老师傅,年轻人们大多不太愿意到船厂做工。 “做龙舟看上去也是做木匠,但和做家具不一样,技术应用面很窄,会做龙舟就只是会做龙舟。走出了上漖村就等于几乎失业,所以根本没有外地人会来村子里面做帮工,做学徒。”黄剑挺说。 所幸,现在广州地区大力推广龙舟文化,让更多的孩子们了解龙舟,爱上扒龙舟。曾一度出现断层的龙舟文化,也因为运动乐趣和祖辈文化的加持而逐渐重新热络起来。 黄润佳、黄力柱是黄剑挺的两个侄子,两个80后中生代,三年前先后回到龙舟厂里面来边学边做。成为“造龙者”的第六代传人。 龙舟文化重新发芽,“造龙者”也代代相传。 链接 “造龙者”的双重困境 端午节前夕,原本是整个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全年里面最喧闹的日子之一,市民争相观景、观赛、吃龙舟饭。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各村早在月前就陆续公布取消“招景”的系列活动。龙舟活动大量减少,“造龙者”的生计也受到影响。 新冠疫情令订单减少 黄剑挺说:“今年对于我们来说,是最轻松的一年,不像以前一到这个时候就忙得不得了,每天赶制一单又一单的龙船。”6月上旬,记者拍摄到龙舟厂正在制作龙船,刚搭建完龙骨,黄剑挺和几位师傅们正在加紧赶工。正在操作的这条龙船是来自江门新会的订单。 6月16日,天河区珠村中约传统龙船队在上漖龙船制造厂举行骏水仪式。黄师傅一众人从早上六点多就开始为仪式做准备,上龙船鼓、插锦旗罗伞,用柚子叶洒水辟邪,寓意风调雨顺。由于今年新冠疫情情况特殊,仪式一切从简。祈福过后,待村民聚齐,鼓手铿锵有力地敲击着船鼓,村民们伴着鼓声喊口号,齐力将这条40米的传统龙推入水中,龙船于早上七点半准时入水。 “往年的端午前夕,各个村都会挖起河涌埋着的龙船,在水中浸泡那么久,难免会出现漏洞或者缺口,需要修补,但是今年大多数村里不起龙船,需要修补、翻新的船就没那么多了。”黄剑挺说。 进口坤甸木已经断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