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华为、OPPO与vivo以外,联想、中兴、酷派、金立、乐视、魅族、360与锤子等一众手机厂商也都纷纷主打精品爆款,研发自己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操作系统,尝试互联网营销与销售,几乎完全效仿小米模式,而当时总部距离中国市场较远的诺基亚、三星、LG、摩托罗拉与索爱等手机厂商并没有敏捷地在产品与渠道上对小米模式进行有效应对,导致其产品在互联网体验上远输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纷纷败退中国。 华为、OPPO与vivo都是笔者非常欣赏的公司,近两年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小米手机的出现,华为、OPPO与vivo在智能手机产品上可能很难快速找到正确的方向。如果没有小米手机对传统旧秩序的猛烈冲击,单靠华为、OPPO与vivo的传统模式很难赢下与诺基亚、三星、LG、摩托罗拉、HTC与索爱等海外手机品牌的战争,那么也就不会有今天“华米OV”等中国品牌在全球范围的全面崛起。 笔者在对大量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研究时发现,不同于传统企业,新经济企业很难依靠一种竞争战略就可以一劳永逸,永保竞争优势,其必须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持续进行模式进化,小米公司亦是如此。 2011-2014年,极具差异化的小米模式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势如破竹,但随着诸多竞争对手纷纷效仿,小米公司最初的差异化优势开始逐渐减弱,另外,其在硬件研发与供应链、线下营销与销售领域的两个短板也开始暴露。而华为、OPPO与vivo在借鉴小米MIUI系统补足了自己在互联网体验的短板之后,它们在硬件研发与供应链、线下营销与销售的优势开始凸显。再加上荣耀、魅族、乐视、360、锤子、ZUK、大神与小牛等众多互联网品牌的价格混战,直接导致了小米在2015年开始出现销售下滑,2016年陷入冰点。 在2015-2016年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小米公司受到了诸多质疑,甚至有行业专家评论“三年或再无小米”,如何摆脱这场危机,对于以雷军为核心的小米管理层是一个巨大挑战。 最终雷军给出了正确答案,一方面雷军意识到小米在硬件研发与供应链、线下营销与销售领域的劣势,开始积极补足在这些领域的短板;另外一方面,雷军也深刻的意识到,如果小米放弃在创新方面的长板,只是拿自己的短板去和竞争对手的长板死磕,也很难实现反转,所以小米继续在产品与渠道等领域进行开拓式创新。 从2016年开始,小米推出了多项领先行业的创新进行自救: 第一,小米于2016年底发布在当时堪称黑科技的全球第一款全面屏手机小米MIX,在产品上再次领先行业。 第二,小米2016年开始在城市核心商圈的购物中心大力布局小米之家。小米之家是小米公司继小米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渠道创新。 第三,由于竞争对手的纷纷跟进,小米模式在国内市场逐渐失去差异化,但其在海外市场还具有明显的模式优势,所以小米公司坚决在印度、东南亚与欧洲等海外市场进行布局,开创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新标杆案例。 第四,小米公司将小米手机的成功模式在智能手机之外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IoT设备领域进行复制,打造智能硬件生态链。在这些新的智能硬件领域,小米模式同样具有极大的差异化。 正是上述一系列创新,让小米公司在2017年开始触底反弹,2018年重回商业舞台中央,不仅智能手机年出货量第一次突破1亿台,还实现了智能电视登顶中国第一,香港IPO上市等诸多成绩。 继最早“硬件+软件+互联网”的铁人三项模式与“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思维之后,小米的这些新的领跑式创新,再次引领了中国智能手机乃至整个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 例如,小米推出小米MIX全面屏手机后,华为、OPPO与vivo等各家智能手机厂商纷纷重注全面屏领域,推动全面屏已经成为当前智能手机行业的主流方案。小米之家模式也吸引华为、联想、OPPO与vivo等消费电子企业跟进,纷纷进驻城市核心商圈的大型商场开设形象店,并在店面的设计、陈列与运营管理等领域向小米之家借鉴学习。小米在印度、东南亚与欧洲等海外市场的成功案例,也吸引了中国其他智能手机企业大举进行海外布局,加速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征程。小米在IoT智能硬件领域的成功,也引领了很多企业开始在智能家居与智能穿戴等IoT领域的布局。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小米公司的争议很多,一方面源于雷军96亿人民币的天价年薪,另外一方面因为当前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形成华为、小米、OPPO与vivo四个核心厂商寡头垄断的激烈竞争格局,华为、OPPO与vivo都是极具战斗力的竞争对手,小米因此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雷军的天价年薪其实是小米公司在上市前对其进行的一次性股权激励,这也是行业惯例做法。很早就通过金山软件上市与天使投资实现财务自由的雷军,其实对金钱并没有太强的渴求,其创建小米公司,更多的是对事业,对理想,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在这次天价年薪的舆论风波后,雷军也已经公开宣布将这笔巨额资金捐赠给公益事业,所以公众没有必要再在这件事情上进行过度苛责。 另外,在华为、小米、OPPO与vivo这四家领先的中国智能手机企业中,华为成立于1987年,至今32年的历史;OPPO与vivo的前身步步高创建于1995年,至今也有24年的发展历史;而小米公司于2011年10月才发布第一代智能手机,至今尚不足八年的时间,其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已经是全球商业史上的一个巨大奇迹。 笔者认为,正确看待一个企业,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理性看待,而不是站在当下看当下。如果回到2012年的时间点去看当时的华为、OPPO与vivo,谁也无法预料到它们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当时华为手机业务因产品体验差,饱受外界批评,OPPO、vivo则在当时被视为高价低配的厂妹机,更是受到很多行业专家的嘲笑。 创建不足10年的小米公司,目前当然也称不上完美,但其一直在持续进步之中,我们需要给予其更多宽容与鼓励,而不能按照一个三十年企业的标准过度苛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