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开展社区矫正人员集中教育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06
摘要:经济开发区开展社区矫正人员集中教育 本报讯(通讯员 纪海燕)为进一步加强莱山经济开发区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力度,强化社区矫正人员的身份意识、服刑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辖区内社区矫正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社区矫正质量。9月4日上午,
经济开发区开展社区矫正人员集中教育
本报讯(通讯员 纪海燕)为进一步加强莱山经济开发区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力度,强化社区矫正人员的身份意识、服刑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辖区内社区矫正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社区矫正质量。9月4日上午,经济开发区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进行集中学习。 集中教育的目的是希望社区服刑人员能通过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和法律素质,提高对社区矫正的认识,端正参加社区矫正的态度,认识到监禁刑罚和非监禁刑罚在管理要求上的巨大差异,摆脱犯罪思想和不良行为方式,树立新的道德品质和守法意识,争取早日解除社区矫正,回归社会。 有关人员介绍,一些服刑人员还能出现在社会中,是因为早前司法局对他们做了详实的审前社会调查,人民法院结合司法人员递交的调查报告综合分析了他们犯罪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认为对社会危害不大,在社区内服刑可利于他们的改造,所以他们,在社区中接受刑罚的执行。当然,在社区中的他们并不是完全自由的,一样要承担犯罪的后果,社区矫正机构下的司法人员正日复一日的“捏着手决”,不时的念起“紧箍咒”。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 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不得超过一个月。据介绍,各地司法局对掌握社区服刑人员活动轨迹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机定位、APP定位和电子手环定位,每小时定位设备自动定位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区域,对轨迹不正常的现象予以告警,司法人员将根据电子数据反馈,对超越活动区域或轨迹不正常的人员进行核查处理。 对于惩戒,司法人员一向慎之又慎,因为累计书面警告达三次的社区服刑人员将被收监执行。但是对于不服从管理的犯罪分子,司法人员也不纵容,在法律授予的权限内,严格管理相关人员不仅是对法律的尊崇,也是对社会的负责,对服刑人员本身的负责,该念的时候绝不“嘴软”。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其它还有公益劳动、报告、家访等相关制度。在社区服刑的犯罪分子只是相对在监狱服刑的犯罪分子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可以回家,可以工作,也可以参加正常的娱乐生活,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还可以投票选举,但是,社区服刑也是服刑,他们也是以罪犯的身份在社区矫正的期限内工作、生活和学习,在入矫第一课上,司法人员除了强调服从管理外,首要的是让服刑人员认清身份,这是对他们念“紧箍咒”的事实依据。 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帮教过程中,“咒语”的经常念到偶尔念再到不念,就是一个社区服刑人员经历改造初、改造中和改造后的过程,司法人员日复一日的“念咒”就是希望最终刑释的他们能自觉地把法律变成内心的敬畏、作为行动的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