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的首创者对自己生产的知识具有所有权,并要求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使这种权利很难实现,通过互联网复制他人的程序、窃取他人信息和成果的行为比比皆是,且很难被人发现,如何处理公开合理利用知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矛盾已成为当前的一道难题;与此相联系,个人隐私权也受到了空前的挑战。由于大众传媒的发展,名人包括普通百姓的工作、生活、交往、娱乐无不进入媒体视野,并随时在网上有所反映。网络服务商为了收取费用以及政府执法者为查找证据的需要,都会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跟踪和详细的记录,这表明个人在网络面前已无私可隐。如何解决社会服务和安全的需要与保护个人隐私这一社会伦理要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务之急。 1995年日本东京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沙林毒气案,2001年美国发生了恐怖分子利用飞机撞毁纽约世贸大厦的“911”事件。高尖端科技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了隐患。被称为“橄榄枝下的罪恶”的国际恐怖主义在这个高科技时代把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乃至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作为恐怖活动的武器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科学技术在这其中变成了杀戮的工具,随时威胁着人类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