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意见》也考虑到了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允许确实有困难的个别地方适当延后至2022年前实现。此外,《意见》还提出要完善成本分担机制,使高中学校有更多经费用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的应用。 ■ 专家说法 引导高中回归育人为本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李建民表示,这是我国新世纪以来首个针对高中阶段的改革方案,对于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指出方向。同时,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也进入到一个内涵发展阶段,亟待通过全方位的政策调整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李建民强调,此次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培养体系的全面布局,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此外,课程建设、组织管理的支持、学生指导等,也是育人方式变革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意见》也提到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引导改进教学。对此,李建民认为,“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在教育本身,而是很多社会性因素映射到教育中而产生的结果。此次《意见》出台对破除“唯分数论”具有积极作用。 李建民认为,政策文件实际上是想引导高中教育回归到立徳育人根本任务上来,不过重看待分数、以追求升学的逻辑安排教育教学。当然,高中教育新生态出现还需一个过程。 关于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玉国表示,此前国家一直没有标准,这次指导意见是在定标准,必须要达到一千元。这是一个核算成本的问题,就是为了保证高中事业的发展,使高中学校有更多的经费用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培训、学生的文体活动以及学校日常运转等方面中。 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写实 对于《意见》出台,王玉国认为,高中教育相关政策一直以来相对薄弱,把普通高中教育单独拿出来作为一块,而不是放到基础教育里,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王玉国认为,在评价中加入体育、加入品德,特别是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实际上就是有意识地在破除“唯分数论”。把综合素质评价用起来,对于破除“唯分数论”是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的。 王玉国指出,综合素质评价包含因素很多,比如家国情怀、创新思维等等,这些东西有些是无法用分数来衡量的。“每个高中学校记录的东西不一样,什么都往里放,高校用起来会比较困难,另外记录的内容真实性也无法判断。” 此次《意见》中,明确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并且强调“谁使用谁评价”,其中高中学校做评价的时候更多强调写实,而不是一个量化的打分,写实的内容高校在招生时可以看得到,再做衡量和评价。这个系统建立起来以后,综合素质评价就会更好地用起来。 新京报记者 冯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