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刘艳说,“我们实施‘发展型资助育人行动计划’,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育人形式,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指示精神,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徐州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注重思想引领,铸向上向善之魂。将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中,深挖一批励志典型,发挥榜样力量,营造“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浓厚氛围。举办“资助育人主题征文”“励志少年说”等活动,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品质。创新活动载体,深化感恩教育,依托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等重大节日,结合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开展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举行宣传资助工作政策和诚信励志教育主题图片展、知识竞赛、演讲等,增强学生诚信观念。 其次,注重情感培养,铸团结爱国情怀。筹办“共筑中国梦”集体活动,组织受助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参观科技馆,接触新科技,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用知识摆脱贫困,建设美丽家乡的热情。通过此项活动,意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交际能力,提高适应社会能力。要坚定育人方向。切实做好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让受助学生真切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受助学生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奉献祖国和服务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用自己智慧和知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回报社会。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绽放精彩人生。 再次,注重学业资助,解学业不精之困。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基础知识薄弱、心理负担重等情况,建立“全面指导、全程跟进”的学业帮扶机制。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积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根据学生学习困难程度,建立“一对一”及“一对多”学业辅导模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克难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力争成为社会栋梁之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误。为确保线上学习“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掉队”,各学校坚决贯彻落实 “一人一策,精准帮扶”政策,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线上教育所遇到的难题,积极帮扶予以解决,实现线上教学的全覆盖和高质量,确保每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影响学习。 最后就是注重能力培养,铸人生出彩之路。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生时代是人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资助工作中,始终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资助全过程。 “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辨是非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抵抗挫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博学多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成就每一个孩子人生出彩之路。”刘艳说,“开启走向全面小康的‘梦想列车’,激活教育扶贫的一池春水,打通教育扶贫的‘最后一步路’,让‘培养一个,致富一家,影响几代’与‘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方’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是教育扶贫的初心和使命。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扶贫点亮走向全面小康的万家灯火,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更足的底气、更稳的步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