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0年全市职业教育工作重点确定 6月2日,记者从全市职业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2019年我市职教系统顺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势,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积极进取,促使职教整体形势向上向好:全市中职学校共设置专业55个,基本涵盖我市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建立全市高中阶段统一招生平台,将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统一纳入招生平台,遵循志愿优先、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招生,从根源上杜绝违规招生、有偿招生行为;襄城职高、襄阳技师学院4名教师被确定为全市“五一劳动奖章”候选人;65人在2019年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奖。 同时,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办学定位不够明确、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高、中职学校管理比较粗放,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等。 那么,2020年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怎么干?“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全市职业教育质量年,广大职教工作者要主动把握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大好时机,抓住我市建设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契机,全面提高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程敬荣说,一要把握历史机遇,建设职教强市,紧跟我国建设完整的职教体系步伐,勇挑为建设制造大国、制造强国培养实干家和高技能人才的重担;二要高度重视文化基础,全面加强学生德、智、体三个方面基础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科技快速发展的能力;三要奋力书写职教新辉煌,各学校要各展风采、各显其长,为襄阳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光和热。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伍倜介绍,2020年,全市职教工作将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依法治校,落实立德树人,全力实施“五大工程”,提升“四项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扎实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大工程”激发职教活力 ——质量提升工程。中职学校要紧紧围绕技能高考升学率,深入落实文化课教学“五个统一”要求,即统一教材、统一课程标准、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文化课教研、统一质量评价。各校在加强文化课教育教学的同时,还要强化专业理论基础学习;结合自身优势专业抓好技能大赛工作,通过加强校校之间相互交流合作、请高职院校和高校以及企业的技术专家指导、加强与省内外优质职业院校的学习等途径,提高学校参加技能大赛的参赛层次。 ——教学诊改促进工程。今年,将把教学诊改作为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市级复核为载体,推动教学诊改全覆盖,充分发挥市级专委会作用,分批次进行复核。把教学诊改与学校基本管理融合推进、相互促进,待全面复学复课后,将分季度以项目拉练的方式,逐校召开现场会,把各校好的方面和不足的地方都摆出来、亮亮相,既查摆不足,也交流经验,全方位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各学校要在教师引进和培养上下功夫,严格把好教师“进口”关,铺就教师发展路。坚持使用和培养并重,针对每名教师特点,一人一策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为每名教师“私人订制”成长路线,逐步把他们培养成校、县、市级名师。 ——评价体系建设工程。今年,要将评价体系建设和落实作为提升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最硬一仗”来推进。各学校根据评价体系制定教学工作评价方案,细化教学检查标准,对学校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常规各环节执行情况,经常进行阶段性检查,对教师个人的评价要与职称评定、个人绩效、奖励挂钩,对学校的评价结果要与学校的评先评优以及领导班子考核、晋级、提拔等相互关联。 ——办学条件改善工程。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职学校要在教育部明确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基础上,合理规划教学、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功能场所建设;抓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包括满足需求的实训楼、一流的实训设施设备和先进的运行管理制度,推进智慧校园工程,提高学校教学、管理、交流水平。 “四项能力”推动产教融合 ——提高师生素质,提升服务企业能力。中职学校要加强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质量毕业生,吸引企业,以此提升学生就业质量;采取教师进企业实践、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传帮带、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革新等手段,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调整专业结构,提升服务产业能力。中职学校要围绕我市七大支柱产业发展,合理谋划学校专业建设,打造优势精品专业的同时,提前布局电子信息、5G、物联网、城市轨道交通、智慧物流、无人机等新兴专业,提升学校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