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返校复课,在线教育如何保温?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教育界这一池静水掀起了波涛。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和在线教育市场的配合下,全国近3亿大中小学生涌入网络课堂,将“在线教育”推上了教育界“网红”宝座。 如今,神兽们多已回笼,中小学的课堂教育已经恢复正常,课外补习机构也陆续回归线下教育。当这一波网课旋风渐渐趋于平缓,那么也是时候思考一下在线教育的未来了。 在线教育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疫情下,“在线教学”短期内被全民快速接触、接受,变成刚需。据了解,在线教育行业头部机构新东方最终将87所分校、子公司,接近200万人次学生全部转移到了线上,旗下三个平台总承载量达到1000万人次,运行平稳。猿辅导在线教育开通了免费直播课、公开课,超2000万学生报名,同时组织了两次“百万人在线大模考”。学而思所属的好未来教育集团智慧教育板块自1月26日以来面向全国范围相关中小学免费提供直播教学系统,该集团智慧教育在全国595所学校免费完成在线直播教学系统部署及教学培训服务,服务老师3万余人,覆盖学生46万人。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大部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首次尝试了在线教育带来的新体验和新收获。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线教育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来看,在校教育对学员的自制力要求较高。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有好的学习氛围,有趣的课堂对他们来说更有利。”罗湖区一所中学的班主任告诉记者,在线教育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和素材更多,教学内容也得到拓展,是很好的尝试方向。 以深圳罗湖的智慧教育云平台为例,深圳市罗湖区在全国首创完全基于应用使用效果付费的“罗湖模式”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其不仅能解决疫情期间的教学问题,同时还将在学生个性化教育教学服务的探索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际上,“罗湖智慧教育云平台”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在建设,为了满足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需求提前上线。在该平台上,精品云课只是其中一项应用,该平台的特点之一就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打通“数据孤岛”,让数据可以流动,实现共享和分析再应用。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更大意义在于推动基于数据的过程评价,精准实施个性化教学、高效训练,实现高质轻负的智慧教学。 复课后不少在线资源仍在运作 学生群体是在线学习的主力军,是在线教育最主要的消费群体,然而随着学生返校后,曾经“爆红”的在线教育市场又该如何保温? 记者采访后发现,虽然大部分学校的在线网课已经停了,很多在线教育资源仍然在运作。 “未来的罗湖智慧教育云平台将提供全周期、全流程、系统化、个性化为特点的教育教学服务。”罗湖区教育局局长殷刚表示。他解释说,云平台的教育服务将覆盖学生成长的全周期,提供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阶段数据管理与分析,形成学生成长轨迹与成长报告;贯穿课堂教学的全流程,对课前、课中、课后等全流程数据综合分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资源的智能推送。“这将为学生学习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他说。 更大的手笔是在资本市场,如通过这次在线教育爆发而火起来的企业微信有了新动作。早就盯上教育这块蛋糕的企业微信,发布了针对基础教育行业的解决方案,宣布投入10亿元基金,将主要用于激励教育服务商专项服务学校、教育局,让后者可以快速上手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其中企业微信还推出了不少新功能,比如家长和学生不用下载新APP,在微信端就可以直播上课、交作业、健康打卡、接收学校通知和进行信息收集。企业微信副总裁李致峰表示:“疫情前后是一个特别大的分水岭,疫情之后对于线上的需求出现了明显的喇叭口式的增长。但目前只是刚刚开始,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即便学生返校之后,校园信息化和互联网化进程也会继续存在,有些功能会继续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健康防控在内的需求会集中爆发。学生复学以后仍然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必须延续线上化、数字化需求的大面积使用。这个行业的口已经被打开了,我们会跟服务商敏捷捕捉这些需求,去抓住新一轮的机会”。 观点 在线教育潜力爆发点 在于深挖下沉市场 针对“在线教育市场该如何保温”这一话题,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赵圣慧(以下为赵老师的观点摘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