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在教育协会工作的时候,经常请陶西平去做报告。顾明远回忆道,陶西平思想又先进,知识又渊博,PPT做得也很新颖,他的报告非常受关注。在国内外东奔西跑,高屋建瓴,站得高,看得远,每次都有新的东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不是重复过去的话。 擅于学习、自我更新,在陶西平身上,马学雷也观察到了这一点。“他对最新最前沿的东西保持关注,对境内境外的学校、同行做过大量的交流、考察。别看七八十岁高龄,每过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他新的报告,在教育理念、方向、价值观、技术等各方面给人启迪和引导。”马学雷说,陶西平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似乎已经形成一种职业习惯。 谦和务实的师长、挚友 “我和陶先生并没有过多的交往,但我们渊源很深。”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学者王旭明熟悉陶西平这个名字是在“十二中时期”。“原来我在丰台区做中学老师,就听说他的语文教得非常好,学校管理也非常有一套。那时我就特别想去拜访他。” 王旭明记得他和陶西平的第一次相遇。“我向他表达了我一直想向他求教教语文的事儿,他握着我的手说:‘过去了,老黄历了。’当时他已经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副主任,但还是非常谦和。” 后来,王旭明担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经常在活动中见到陶西平。“每一次他都对我的发言、我的微信微博上发表的观点表示支持,也和我就某些话题做一些探讨,非常有大家风范。” 王旭明曾发起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活动,邀请陶西平做活动总顾问。陶西平跟王旭明说:“这个活动很好,要实实在在地教语文。但是我已经离开语文教学一线多年了,不太了解现在的情况。我挂一个虚名也没有什么用处,你有什么实际的事儿就找我。”力所能及地提携后辈,王旭明听了特别感动。 “谦和务实、不图虚名”,在和陶先生的交往当中,马学雷也有相同的印象。 时间拉回2008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筹备期间,正好赶上汶川地震。马学雷回忆,当时陶西平在协会的成立大会上做了慈善捐赠活动,民办教育各界捐赠了480余万元善款。陶西平坚持,善款一定要专门用在教育界伤亡的老师和家属身上。 而关于资助的具体落实,陶西平刻意躲开了5月份和6月份那段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马学雷记得,当时陶西平说“我们这块工作不像抢时间救人的工作那么着急,我们不要赶在这个节点过去作秀。”最后等到10月,马学雷陪同陶西平达到都江堰,和当地教育局做捐助事项的具体沟通。 2013年,顾明远在北师大设置“明远教育奖”,陶西平担任评选委员会的主任委员。2019年,奖项第四届评选启动,身体已经不好的陶西平依然来参加评选工作。“他跟我讲,我什么活动都推掉了,但你这个活动我一定要参加。我们这个友谊是特别坚毅的。” 四十年挚友情谊历历在目,年逾九旬的顾明远说道:“我们的友谊就建立在对教育的共同理想上,我非常怀念他。”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方怡君 校对 陈荻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