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自己在中国坐地铁,会看到年轻人低着头看价值不菲的手机,许多人将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背着名牌包、穿着高级运动鞋。这让他想起“小皇帝”。但这一次,当国家面临巨大挑战时,这些“小皇帝”毫不迟疑地投入战斗,放下靓丽的衣服和手袋,从四面八方驰援武汉。 近期,在为埃及一份报纸写的文章中,这位学者指出,“小皇帝”一代已经成长为坚强的战士。他们不是什么“小皇帝”。“或许我们对这一代人知之甚少,才没有真正看到这一代年轻人身上与生俱来的中国精神。” 他在受访时解释,这些人不是瞬间成长的,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发现”。他相信,这一代人将为中国和世界的稳定作出贡献。 我们没有看走眼 1998年,一项国家级研究课题调查显示:多数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看法不乐观,在他们评价学生的话语中,70%是批评性、否定性的。 2006年,针对当时流行的“80后是垮掉的一代”说法,《中国青年报》开辟栏目,组织过一次“80后是不是垮掉的一代”讨论。 等到2008年,第一批90后升入大学,一所高校的新生调查发现,他们有强烈的政治热情、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热心公益。《中国青年报》当时刊发的题为《看到90后 别再皱眉头》的报道说:“这些品质决不是突然间说有就有的,这说明90后大学生本来就是非常优秀的一代。” 一位高校教师专门研究过《中国青年报》呈现的90后形象——从2008年-2010年报道中取样,与从一家中文搜索引擎同期搜到的总体新闻中取样,比对分析,发现《中国青年报》样本中呈现的90后形象,有15项不同程度地高于总体样本,如自理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学习态度好、社会公益观与社会参与意识较强等。 研究结论是:《中国青年报》呈现的90后形象更为积极正面,从内容和立场来看,在报道90后时“以爱护为主”。 今天,最小的90后也已成年,“轮到90后来保护大家了”。我们可以说,我们没有看走眼。中国并没有出现“垮掉的一代”。 那么多人为证—— 除夕夜,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徐子扬决定跟随他的工程师父亲去参建火神山医院。 工地旁边是一个景色优美的湖泊。尽管在那里每天累得浑身湿透,但他觉得,自己在这边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能让人们享受另一边的美好。 有亲友夸他是“小英雄”,他反对这种说法。“参与火神山建设的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背后都有着普普通通的家庭、普普通通的朋友,我们只是深深地爱着这个国家、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们……因为热爱,仅此而已。” 这对父子当初进武汉时,检查人员问过他们:“你们确定要进去吗?进去了就出不来了。” “好的,明白。”(记者 孙庆玲 张均斌 李强 王鑫昕 张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