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灝:我没有受到他们的影响。中国人的哲学中对时间的概念跟西方对时间的概念完全不一样。西方是一个线性的概念,时间不断的流逝,不断的往前走,就像一条河一样。所以他们说“你不能两次趟过同一条河”。我们中国人哲学中,时间是一个“轮回”的概念,我们有涅槃、再生、转世投胎这种概念;我们有四季的交替、阴和阳的交替等等。其实中国的“轮回”概念,是特别适合周期理论的一种哲学。黑格尔曾经说,历史往往会重复两次,一次是悲剧,一次是闹剧。这也是为什么我刚才说研究历史很重要,因为历史往往会重复,因为人性是不变的。简单来说,周期就是整个社会中信用的创造和膨胀、然后破灭、然后再繁荣的这样一个过程。信用膨胀也是人作为 “经济人”在经济周期运行中心理愈合的过程。我也不能说没有受到经济学家的影响。我回顾了别人对于周期的理解,他们也说了非常相似的结论。这是大家互相独立研究出来成果,最后互相印证,所以我觉得它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些重要拐点给了我们很大的指导意义。《巴伦周刊》中文版:你在社交媒体上跟读者的互动很多。你觉得国内投资者有哪些特点?洪灝:我觉得投资者教育应该要加强,有很多基本的概念没有搞懂,而且单边做多的思维很明显。比如你告诉他们现在要避险、要小心,然后他们会问“避险我应该买什么”。其实避险就是什么都不买,对不对?他们只想到单边做多,但没有想到像国外市场那样做空、买入看跌期权、做期货对冲等等。国内由于金融教育和金融工具不够完善,并且市场历史相对也短,散户比较多,所以就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市场。我总是说中国的A股市场是一个巨大的“行为金融学实验室”。中国的这些散户的交易方法其实是非常有规律的。这些交流也是给市场把脉的一种方式。《巴伦周刊》中文版:你的报告中经常会引用一些著作。目前的情况大家多少有些紧张,你可以推荐一些适合此时阅读的书籍吗?洪灝:我觉得最好的书不是这些投资类的书。这些书讲的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别人贪婪时候我恐惧”,但是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多看这类书也不会有任何改变。除了投资基本的概念之外,可以多读一些其他学科的书,它们是相通的。比如说哲学、历史,我觉得这两门课是最重要的还有数学,它其实是数字表达的哲学。读书的时候如果是有目的的,尤其是带着功利之心去读,就失去了很多阅读的乐趣的。同时,如果你是要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你一定要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看别人不看的书,我觉得这样才会更有的收获。如果大家都去看《巴菲特经典之战》这一类的书,其实没有什么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