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三支一扶考试中,时政热点在选择题中和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以下是中公重庆三支一扶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时政热点:依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重庆三支一扶时政信息,请点击重庆三支一扶时政热点。 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关键阶段,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月24日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个《决定》聚焦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为各级执法、司法机关严厉打击非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等行为提供了有力法律依据,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夺取抗疫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实法治支撑。我们要毫不松懈、再接再厉,抓实抓细《决定》的贯彻实施工作,加强宣传阐释和教育引导,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推动全社会形成科学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文明风尚。 一、充分认识制定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决定的重要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对滥食野生动物威胁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部署。经研究,全面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需要一个过程,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一个专门决定既十分必要又十分紧迫。全国人大常委会抓紧推进相关工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立法程序。《决定》出台后,人民群众广泛支持和赞同,有专家学者称“这是一次历史突破,文明推进了一大步”,国际社会也给予积极评价。《决定》的法治效果、社会效果初步显现,对于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这是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深刻指出非法交易、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及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明确提出完善相关立法、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等要求。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明确指出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讨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作出专门决定的有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相关立法作了明确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迅速组织开展有关工作,多次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委、环资委和常委会法工委抓紧启动立法工作,征求有关方面意见,认真修改完善《决定》草案。2月24日,《决定》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具有法律效力,成为全社会一体遵循的行为准则,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出引领推动和规范保障作用,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体制优势,充分体现了法治在应对突发事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这是防范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客观需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人类活动范围的广度、宽度和深度空前扩大,同时未知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在卫生健康领域,有研究表明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都与野生动物密切相关,而滥食野生动物是人感染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尽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尚未确定,但源于野生动物的致病风险始终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确凿无疑的。在实践中,对一些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人工繁育、人工饲养,原本目的是为了挽救珍贵、濒危物种,其中一些却进饭馆上餐桌成为“野味”。有些动物制品难以辨别是来自野外生长还是人工驯养的动物,这就为市场上鱼目混珠、欺骗牟利的现象提供了条件,甚至出现将偷猎的野生动物拿到饲养场“洗白”后高价出售的情况。有的地方名为海鲜市场实际上已成为野生动物市场,还有的铤而走险从境外大批走私野生动物。这些乱象不仅危害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全,而且存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听之任之后患无穷,确实已经到了不能置之不理的时候了。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暴露出我国在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从法律制度来看,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重在保护,主要禁止食用的范围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这当然是对的,但法律对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即“三有”野生动物)和其他非保护类陆生野生动物是否禁止食用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应该是一个漏洞。为有效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回应社会重大关切,必须发挥法律制度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保护闸”、“安全阀”的作用,坚持以法治手段管源治本,紧紧抓住“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这个突破口,切断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传染源,把公共卫生安全的这一道至关重要的闸门筑牢守好。 第三,这是积极回应社会期待、促进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树立文明大国形象的有力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崇尚自然、讲求科学、注重健康,已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对于滥食野生动物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反映强烈。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提案要求全面禁食野生动物,专家学者和媒体也对此不断进行呼吁。此次疫情出现并开始蔓延后,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表达了要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的强烈呼声。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是时代潮流、民心所向、当务之急。及时出台《决定》,依法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有利于实现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推动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永续发展;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打造安全和谐友好的人居环境;有利于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树立我负责任大国的文明形象。 二、准确理解和把握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决定的基本内涵 《决定》全文共八条,866字,虽然篇幅不长,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导向精准,举措有力。总体来看,《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制度,以严密的规范、严格的标准、严明的责任,筑起公共卫生安全法治防线。做好《决定》的贯彻实施工作,要准确理解其基本内涵,把握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