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的需求仍在,市场的需求将会流入能坚持下来、且具备线上及线下双栖功能的教育机构,这对我们来说是机遇。所以我们需要有足够的现金迎接暴发期,我们不能把现金消耗在低效率的这几个月里。”2月17日,栗浩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了大幅降薪的原因。 2月24日,一位五年级小学生家长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这个漫长假期里,她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辅导孩子的功课。“太难了,尤其是涉及奥数、编程语言,看都看不懂。家长群里已经有很多家长都在热切期待培训机构快开。” 多位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虽然目前机构都转向线上求存,但今后线下教育依然会和线上教育共同发展。 “教育机构在线率增加,本来就是大趋势,疫情的暴发将这个趋势提前了。”2月19日,前VIPKID高管、教育专家王思锋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一旦线上化比例增加,会导致教育机构趋向寡头化,名师在线上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王思锋说道。 2月22日,上海学生家长朱柠(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面临升学的孩子需要进行应考训练,“这类应考十分厉害的老师一般都隐姓埋名在各大机构,不大可能在线上露脸。”因此她会优先选择名师的课程。 不过,王思锋认为,即便部分生源在疫情后会流转到线上,线下教育依然有大量的生存空间,“线下教育有些是重技能的,还有一些体育类课程,这些都是不大可能线上化的。” 宋帅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多年,他意识到,线上线下教育实际上各有需求。“这次我们百分之百转为线上只是因为疫情原因。疫情后,便会恢复线上线下并存的局面。” 周仪亦对寒冬过后的长期市场抱有信心,“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家长信心的恢复,因为需求是切实存在的。” 但经历了此次风波,陈泽表示,线下教育机构大都需要正视现金流背后隐藏的危机。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规定,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陈泽坦言,线下教育机构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疫情,而是“在新政策影响下,原来以预收费的大量现金流为支撑去开新店的模式,是否还可以持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