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青少年工作系硕士生导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青年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刘卫兵认为,要从微观文化中导入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转化为青少年挥之不去的日常文化。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所有的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风景名胜都应该开发与爱国主题相关的文创产品,把博物馆的记忆带回家,形成耳濡目染的过程。 “青少年接受特定社会微观文化的熏陶,自然就接受捆绑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潜移默化,营造适合青少年主动接受的文化品牌,持续推进,避免简单说教式爱国主义教育的审美疲劳。”刘卫兵说。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白雪峰认为,用好科技可以增强教育的效果。新时代谈爱国主义教育,尤其要避免说教和灌输,要通过爱家爱校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日常活动中。多年来,清华附中倡导“君子文化”,以“孝悌”为本,涵养君子修为,通过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白雪峰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的社会调研、文化体验、研学旅行、公益实践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