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改善 建材龙头股迎修复行情 水泥板块值得关注 近期市场板块之间轮动加快,但建材板块始终保持良好的上涨趋势,昨日板块逆市上涨1.5%,板块内瑞泰科技、华塑控股、凯伦股份等涨停,另外,祁连山、国统股份呢、耀皮玻璃等涨幅也较为显著。 分析指出,在现有行业运行格局之下,需求虽然下行,但行业环保严控,供给承压,因此最终产品价格表现出较强韧性,从而反映到企业业绩的较强韧性上。前期板块较低的估值水平实际上是对利空因素的过度反应,短期政策面微调改善市场悲观预期,板块内低估值企业迎来修复行情。 水泥需求韧性较强 目前,华东水泥库存依然偏紧,数字水泥网数据显示,浙江、江苏、安徽多地水泥库存低至50%,其中常州仅为30%,徐州、嘉兴、芜湖分别为45%。而去年同期多地在65-70%之间,因此上周苏锡常淡季上调20-30元/吨。因长江取水口问题影响关停的铜陵海螺3条熟料产线陆续复产,但其他企业仍然正常检修,叠加8月常州因环保影响存在限产预期,熟料供应依然紧张,安庆熟料价格淡季上调15元/吨。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炎热多雨天气逐渐结束,需求迎来恢复,供给端因低库存、环保错峰以及限电(可能)等因素有望进一步收缩,行业将以低库存进入下半年旺季。 中泰证券则认为,主流水泥企业中报均不同程度的超出了市场预期;而展望后续基本面,进入7月中旬后,全国水泥、熟料库存仍然处于同期最低水平,且部分区域价格已经开始上涨,涨价窗口相比过去明显提前。 另外,上周国内浮法玻璃价格环比下跌。供应面,前期部分新增产能进入引板阶段,市场货源增加,供应面压力加大;需求面,北方天气炎热,南方雨水增加,终端基建工程进度缓慢,深加工企业资金紧张,多按单拿货为主,囤货意向较弱。原料及燃料价格相对平稳,成本面持稳调整为主。 关注子行业龙头股 近期可以看到,建材股走势明显强于大盘,各细分领域龙头股如北新建材、中国巨石等都已收复前期失地,而水泥股中华新水泥更是连创历史新高,那么当下该如何看待建材板块的投资机会? 国信证券表示,政策边际改善带来的低估值修复,短期确定性强。长期来看,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差异原本已存在,而在环保、供给侧严控组合拳的推动下,企业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拉大,从而推动行业内部出现异于以往周期运行的更强的结构化调整。若环保和供给严控的背景持续不变,将长期利好各子行业的稳健发展的优质龙头企业。因此现阶段,短期、长期投资逻辑均成立,建议买入各子行业稳健的优质企业,长期持有伴随企业长期成长。 光大证券表示,水泥价格后期有望进一步上涨:预计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基建投资增速触及低点将会企稳反弹,水泥行业下游需求增速将较上半年乐观。环保持续升级带来行业平均成本的不断抬升,对水泥价格形成支撑,先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治理,随后各地区出台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近期多家企业因环保问题导致生产线停产。三季度南方进入雨季影响需求,原认为在各地企业适当限产配合下价格以有序下调为主,由于环保升级和夏季错峰,水泥价格高位平稳运行远超预期,前一周江浙沪沿江熟料价格上涨,目前水泥和熟料库存维持合理水平,进入8月份后,随着淡季影响因素逐渐消退下游需求恢复,预计水泥价格将会上涨。 华新水泥() 华新水泥:上半年业绩超预期 一体化龙头再起航 华新水泥 600801 研究机构:国联证券 分析师:孙会东 撰写日期:2018-07-13 中南、西南水泥龙头,基建投资具备支撑。 公司是中南和西南地区水泥龙头,产能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云南、重庆和贵州等省份。从需求端来看,受益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推动,中南和西南地区省份投资增速相对其他地区仍较高,水泥产量增速保持前列。考虑到区域需求向好,公司水泥销量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公司上半年水泥销量继续小幅提升。 受益行业景气,水泥售价维持高位。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矿山整治、错峰生产、减量置换和特别排放限值等政策压缩水泥供给,水泥和熟料库容持续维持低位。中南和西南地区需求不弱,库存低位推升水泥价格上涨,公司水泥销售均价持续抬升,预计上半年水泥均价328元/吨,同比增长约13%。 供给端收缩有望持续,一体化龙头再起航。 我们认为,十八大以来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执政理念推动环保督查常态化,错峰生产、矿山整治、减量置换和排放限值等政策力度持续,能耗较大、排污不达标的中小产能存在被动淘汰风险。基于我们对于水泥-熟料价差的判断,行业龙头深化协同将加速下游粉磨站被动淘汰,向骨料、混凝土和协同处置危废领域布局提高盈利空间,一体化龙头有望再起航。 盈利预测:基于对未来水泥价格和销量的预测,我们预计华新2018-2020年净利42.13、48.91和52.07亿元,继续给予“推荐”评级。 海螺水泥() 海螺水泥:半年度业绩略超预期 坚定看好确定性龙头 海螺水泥 600585 研究机构:中邮证券 分析师:程毅敏 撰写日期:2018-07-12 公司为我国水泥行业龙头,盈利能力突出。海螺水泥1997年成立,主营水泥、商品熟料及骨料的生产与销售,公司为国内首家A+H水泥股。公司2017年收入753.11亿元,同比增长34.65%;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58.55亿元,同比增长85.87%,各板块收入贡献占比分别为水泥87.1%、熟料9.6%以及其它约3%。成长性方面,公司2013-2017年营业收入、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8.05%、14.02%,展现出一定的成长性及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13-2017年摊薄ROE始终维持在10%以上,近三年均值13.17%,体现出稳定且高效的盈利能力。 短期预期不振不改长期远景向好,行业集中度提升逻辑仍在。股价短期压力主要来自于估值与业绩边际预期方面的压制,2017年公司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导致的产品价格同比涨幅较大,盈利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展望2018年,下游涨价边际效应减弱叠加房地产向下预期压制,业绩短期提升空间被压缩;估值方面,股价经历了持续两年的修复之后,目前处于合理水平,不存在明显低估。展望中长期,从我国水泥行业的发展周期来看,目前我国水泥市场整体处于成熟期,行业高增长阶段已经过去,集中度提升成为中期行业发展逻辑。在当下国家深化供给侧改革和行业季节性错峰生产的背景下,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加速,龙头公司将充分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