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话中国建材联合会专职副会长陈国庆:市场需求和外部动力不足是建材行业复工主要问题 近期,在各部门及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建材全行业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复工复产率逐步提升。建材行业的开复工情况、目前还面临哪些困难值得关注。 中国建材联合会专职副会长陈国庆表示,受产业属性、生产工艺特性等因素制约和影响,建材行业各产业链中企业的开工率不尽相同,其中需要连续生产的企业一直在维持生产。总体而言,市场需求不足、销量下降、物流不畅等依然是目前建材行业开复工面临的几大困难。 Q:在生产和经营方面,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是哪几类建材? A:受疫情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企业、工程复工复产推迟,建材市场同样延后。1~2月,全国建材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据我会对建材企业复工复产率及部分生产企业的调研,综合考虑需求、市场、物流等影响因素,预计今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水泥产量同比下降49%,规模以上平板玻璃产量同比下降14%。商品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制品、技术玻璃、陶瓷砖、建筑石材等产品产量较上年同期预计将下降超过30%。 Q:目前建材行业开复工情况如何?价格方面有没有出现波动? A: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3月份以来建材企业复工复产正逐步加快。据我会统计,截至3月10日,建材行业复工率达到63.26%,全国19个省(区、市)复工复产率超过50%。 另据调研,如果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巩固,人员物资流通更为顺畅,3月份可能迎来较大规模的复工潮。此外,通过对建材各行业备品备件及生产耗材企业的调研,耐火材料生产企业,石材、砂石等建材上游机械设备企业开复工有所加快,释放出建材制造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的积极信号。 从价格波动情况看,2月份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71%,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预测区间吻合。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市场销售低迷,实际出厂价格与销售量之间并没有明显相互作用,市场调控作用明显弱化。 Q:当下,建材企业复工复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面临的问题有八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未充分启动,企业复产外部动力不足。受疫情影响,目前各地建筑工程开工不足,市场需求未充分启动,建材产品销量大幅下降,建材企业产品压库严重,玻璃、玻纤等连续性生产企业被迫减产,部分企业复工后被迫停产,还有一些企业复工后不愿复产。 二是消费市场尚待恢复。目前全国各大建材卖场开业非常少,总体复工率不足10%,经销商的订单物流、产品流通产生阻滞。由于消费者少、疫情防控物资不足、周边餐饮等配套不完善、促销活动受限等原因,许多经销商的开工信心不足。 三是物流不畅仍然产生全局性影响。虽然中央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求各地不得因疫情防控阻断交通,但由于多数地区仍然实施分区分级交通管控,即使近日一些省市宣布撤掉进出口防疫点,但只是体现在省内局部地区流动稍畅,于省际之间流通甚至省内市与市之间流通并未起到实质性作用。 四是生产资料供给不稳定,增加了企业生产压力。由于上游原材料企业也未复工复产,导致建材企业生产所用原材料供给紧张甚至断供。一些建材机械企业反映因钢贸商、大型铸锻件供应商等上游企业仍处于停工状态,原材料难以采购,影响项目进度。 五是商务活动受限,企业订单下降风险持续加大。虽然现在信息通讯较为发达、方便,但企业很多业务仍需通过与客户的当面交流和沟通才能得到有效处理、解决,尤其国际合作项目更是如此。由于疫情尚未解除,商务活动受到较大限制,合同执行进度及新项目、新订单的商谈和签署等也都受到持续影响。 六是企业资金压力增大。因生产延迟、物流受阻、合同执行不畅等原因,导致企业当期营收减少,由于供货延迟、回款不畅,资金流动也受到很大影响。部分企业反映2月份销售收款不足正常时期的三分之一,但人员隔离、防疫物资购买等各个环节以及工资、社保等各项费用仍需投入或按时支出,企业普遍反映资金压力较大,资金链较为紧张。 七是企业复工复产仍面临人员短缺。当前劳动力流动受阻状况仍然存在,跨省市、甚至省内跨区域人员返岗都需备案或审批,职工到企需进行2周隔离等,增加了职工入岗难度,企业复工面临岗位缺员,尤其关键岗位人员不到位将直接影响企业复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