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厦门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江西省:推进华能瑞金二期、赣浙国华信丰电厂等多个大型煤电项目建设(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13
摘要:按照高铁新区建设需要,对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进行适当调整,推动中心城市功能区加快升级发展。探索以高铁车站为核心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大力培育各类新兴业态,形成若

按照高铁新区建设需要,对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进行适当调整,推动中心城市功能区加快升级发展。探索以高铁车站为核心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大力培育各类新兴业态,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高铁站点经济圈”,建设一批集综合交通、高端商务、产业集聚、文化展示和生态宜居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新城区。加强高铁新区站场与周边区域土地的规划统筹,做好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绿地、道路广场用地与公共设施用地的综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商贸物流、商务办公、餐饮住宿、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等业态的空间集聚,形成高效、便捷、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加强城际联运和城乡通道建设,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城乡接合部地区延伸覆盖,提升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城市、带动农村、承接转移人口的功能。

第九章 建设绿色生态新长廊,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强高铁沿线区域城乡环境保护和治理,建立生态环保联防联治合作机制,积极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构筑高铁经济带的生态安全屏障。

第一节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一)加强水环境保护。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高铁沿线主要行政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加快构建水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强化跨界断面和重点断面水质监测和考核。加强饮用水水源备用和水源地环境防控工程建设,确保饮用水安全。建立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实行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加快推进高铁沿线干流绿色廊道质量提升工程,提升长江、鄱阳湖及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河”两岸重要湿地修复、两岸复绿和森林质量,着力构建“美化、彩化和珍稀化”森林景观。

(二)强化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

强化燃煤污染治理,采取综合减煤措施,2025年底前高铁沿线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率先降低至70%以下。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对高铁沿线钢铁、焦化、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火电、垃圾焚烧发电等行业实行工业污染源清单制管理,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限产停产整治。以高铁沿线和站房周边可视范围为重点区域,推进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行动,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彻底清理积存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水面漂浮物等各类废弃物。完善高铁沿线生活、生产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建设。

(三)加大高铁沿线乡村环境整治力度。

切实加强高铁沿线农业面源污染突出问题治理,深入实施农药化肥“负增长”计划,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5%以上。着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基本解决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继续抓好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工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重点推进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强力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等问题。

第二节 构建高铁绿色廊道

充分发挥高铁沿线的对外形象展示重要窗口作用,全面提高沿线两侧净化、绿化、美化水平,打造成为绿色生态长廊。切实强化高铁沿线1公里范围内的林地保护,夯实生态基础,坚守生态底线。实施生态廊道绿化工程,着力提升高铁两侧森林质量,构建以生态效益为主,兼具景观、经济、社会等多种效益的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高铁绿色廊道。强化高铁沿线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管理,严禁开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

协同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系统修复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继续巩固和扩大生态空间,夯实高铁沿线发展的生态基础。继续开展森林质量提升工程、耕地保护和修复工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体,生态公益林为支撑,沿高铁线生态景观林为廊道,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

第三节 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建立高铁沿线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应急预警的区域联动体系,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推动建立完善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事件协调机制应急预案。共同推进高铁沿线跨区域重大生态环保工程建设,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建立高铁沿线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旅游开发、打击生态破坏犯罪等方面省内区域间生态合作的新模式,共同推进环境保护第三方治理,推动高铁沿线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十章 建立协调推进新机制,助推高铁经济带建设

加快建立健全适应高铁时代的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政策、金融、人才等支持模式,推动高铁沿线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第一节 强化高位统筹协调

省级层面按照规划时序和规划范围,分阶段、分梯次、分类别推进规划实施,主动加强与邻省各地地方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承接、对外开放、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对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各设区市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落实本规划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充分发挥沿线县(市、区)政府的主体作用,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推动规划实施。

第二节 完善统一市场体系

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促进资本、劳动力、土地等各类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推动建立健全高铁经济带跨区域信用信息采集、评价和共享机制,促进跨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定高铁经济带核心区人才政策,采取科研合作、技术投资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紧缺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积极推进与高铁沿线城市建立人才市场联动机制,定期举办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专场招聘会。

第三节 加大政策支撑力度

省级各类科技研发专项、产业资金加大对高铁经济带核心区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探索和建立高铁经济带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代替增量供给的土地供应新机制。对高铁沿线重点项目建设给予建设用地指标倾斜,在符合国家和省相关准入规定的前提下,允许以国有土地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入股等方式供地。

第四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