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132亿元(截至5月19日) ■核心竞争力:“渠道和资源整合能力”、“网络化物流服务能力”、“风险管控能力”、“智慧供应链服务能力” ■机构眼中的公司:“‘供应链+物流’一体化服务提供商”,“深耕粮食产业链”,“财务稳健” “那肯定关心,不关心是不对的。” 象屿集团董事长、厦门象屿(600057,SH)董事长张水利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专访董事长路第二季》栏目“是否关心股价”的提问时,如此回答道。 让张水利欣喜的是,年初至今,厦门象屿股价涨幅接近50%,远超大盘同期表现。股价逆势上涨,也被敏锐目光捕捉。一季报显示,私募大佬冯柳掌管产品进入厦门象屿前十大股东,让公司又收获一波关注。 不仅是私募大佬,厦门象屿自家人也毫不掩饰对公司股票的看好,4月下旬,公司7位高管联手增持超过20万股。 张水利虽然关心股价,但他颇为“淡定”,有股东提问“公司那么好,为什么不把股价炒上去?”他说股票不是靠炒的。而对于股价此前低迷的原因,他说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正解”——“象屿人太老实了,只会干不会说”。 张水利的话并非没有来由,信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闽南企业家在国内商界一直较为低调。鲜为人知的是2019年,厦门象屿作为核心成员助力其母公司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象屿集团)再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 眼下投资者关心的是,厦门象屿今年一季度逆势取得的良好业绩是运气还是实力?股价上涨近50%后,估值是否“贵了”,这是一次超跌反弹还是将走上反转之路? 更攸关企业前途的问题是:厦门象屿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到底如何?未来厦门象屿及象屿集团的战略将偏向何方? 打开视频,听厦门象屿董事长张水利说公司,论股价 谈经营理念:25年发展中经常主动停下来
“今年一季度我们的营收不但没减少,还增长了21%,这就是业务转型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和体现。特别是疫情之后外贸出口相当困难,但基于公司业务结构多维度的组合足以抵御风险,我们对业务、客户等都有相当大的信心。”张水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突如其来的疫情重创了全球经济,厦门象屿的主要业务即“大宗商品采购分销服务及物流服务”却逆势增长,这背后是什么原因? 张水利向记者解释道:“我们对每个大宗商品的营收规模、在公司整体营收规模中的占比,从风控管理上都有要求和约束。每个产品规模不求做到最大,船大难掉头,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大了,一味大下去,可能成也它、败也它。这样控制的结果是象屿的营收相对平滑,不会大起大落。” “集团经营管理有两个理念,一是风险意识,底线思维;二是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张水利补充道。 “集团的Logo叫晨帆,就是我们象屿人的文化品德,敢于拼搏,善于借势,懂得珍惜。好天气不多,顺风的时候就要扬帆,遇到台风天就要进入港湾,该停就停。所以在二十五年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常主动停下来。”张水利向记者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风控,业绩稳定的另一个原因与厦门象屿的供应链整合有关。 张水利表示:“从2013年开始,我们一直在向供应链两端延伸,延伸到上下游实体经济,通过专业的供应链综合服务解决客户的痛点,在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促进整个产业链条价值的提升,这是这几年公司盈利高速增长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不是贸易公司,是供应链公司,我们是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全方位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说500强地位:只有大才能强,不可能先强再大
“象屿集团的快速成长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是在自我否定、自我变革的过程当中,持续向前的结果。”张水利信心十足地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厦门象屿主业是供应链服务,这个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营业收入高但利润水平不高。因此,有部分投资人士认为这类世界500强企业“大而不实”。 对此,张水利有自己的看法,他援引了被誉为“中国稻盛和夫”的原中国建材董事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中国企业要经历先大后强的过程,做大、做强、做优是一套递进的、系统的发展逻辑”。 张水利称:“因为只有大才能强,不可能先强再大,这个说法我认同。”张水利表示:“我们进入了世界500强,意味着我们整个集团的管理能力、驾驭风险的能力得到了验证。”他还表示,我们的商业模式也决定了相对于利润率,更追求迅速周转和安全。 “我们从2017年起,根据公司快速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动放缓前进的脚步,专注提质增效、加强内控管理、从做大转向做强,2018年和2019年营收增长的幅度是低于利润增长幅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象屿集团从一家地方国企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除了行业地位提升,人才队伍也得到锻炼,张水利就是其中一员。 记者了解到,张水利从1995年开始进入象屿集团,当时主要负责财务工作,并一步步从财务经理做到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2006年12月任象屿集团副总裁主持工作,2008年11月任总裁,并于2016年7月担任象屿集团董事长。 张水利颇有感触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忆道:“当时为了让年轻干部走到领导岗位,第一代创业的老领导从一线转到幕后,才让我们第二代年轻干部成长起来。没有老领导退居二线,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所以我们也很珍惜。在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下,象屿集团发展起来了。” 谈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业务:一个园区库存能保障14亿人口10天的粮食供应
近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全球农产品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投资者也在关心,厦门象屿的农产品业务怎么样了?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自2013年以来,厦门象屿进入黑龙江,便秉持这一理念。2019年末,厦门象屿管理的国储粮库存总量约900万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张水利认为,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农产品供给在任何时候都是“头等大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厦门象屿在东北粮食产区建设有9大粮食基地,其中最大的富锦象屿金谷农产有限责任公司的农业产业链综合服务园区库存达500万吨,能够保障14亿人口10天的粮食供应。 富锦象屿金谷粮食仓储及深加工产业园区 图片来源:象屿集团官网 2019年度,厦门象屿在农产品供应链方面,经营货量超88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其中粮食供应链经营货量近75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