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度体系的优劣,人民最有发言权。新中国成立70多年,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雄辩证明,只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将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国家制度体系效力如何,风险挑战是最好的试金石。新中国成立70多年,屡屡抵御地震、洪水、泥石流、雨雪冰冻等重大自然灾害,战胜天花、血吸虫病、疟疾、“非典”等重大疫情——事实有力表明,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必将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总结经验教训中砥砺奋进。这次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契机。经历战“疫”洗礼,中国人民将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 (四) 大国战“疫”,世界见证中国力量。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气吞山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让人想起毛泽东同志1958年挥就的《七律二首·送瘟神》。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消灭了肆虐华夏2000多年的血吸虫病。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如今,新时代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技术基础。抗击新冠病毒这个“瘟神”,我们显然更有底气。 今天的中国,经济规模已经接近100万亿元,是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拥有全世界最齐全的产业体系。疫情防控大战,中国展现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强大实力、深厚潜力。 国家战“疫”,打的是后勤保障战。疫情暴发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迅速拔地而起,武汉16家方舱医院陆续开舱,86家定点医院新建改造完成。短期内,5大类医疗物资企业复工复产率,加上转产、扩产后的开工率,达到和超过100%。 “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众多企业快速实现跨行业转产,全国防护服日产量从疫情初期不足2万件迅速增长到50万件。 国家战“疫”,拼的是科技创新能力。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技术。面对疫魔,科研人员快速测出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后,研发出检测试剂盒,筛选出多种可能有效的候选药物,疫苗研发多条技术线路并行推进,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大数据筛查密切接触者,AI智能机器人在新建的医院里穿梭送药,无人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5G视频远程会诊等成为抗疫新手段……在全国各地抗疫战场,先进科技、创新成果大显身手。 国家战“疫”,考验的是基本民生保障。“封城”之后,武汉市投入800余台公交车用于超市到小区的物资配送,投放低于市场价的1800吨市级储备肉,5家大型商超为低收入群体供应价低量大、至少3个品种的“特价蔬菜包”。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传递出一个信息:武汉不是孤城,湖北不是孤岛。 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那段时间,偌大的一个国家,水电不停、暖气不停,通信运输不断、物资供应不断,南来北往的蔬菜水果依然新鲜……“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守住了民生底线,也就守住了疫情防线。 什么是国家力量?这场大战告诉我们,它是风雨来袭时最坚强的后盾、最可靠的依托。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国家力量平时似乎离我们挺远,然而它却始终像一道屏障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存在着,直到有一天出现新冠病毒这样的入侵,这道屏障突然崛起,释放出守护人民的强大能量。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论什么样的“病毒”,无论什么样的险阻,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当前,正在努力夺取抗疫最终胜利的中国,另一场战役同样波澜壮阔——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最后关头。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必将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伟大传奇。 (五) 在国家、人民危难时,人民子弟兵从未缺席。这次抗疫大战,受命官兵再次发起冲锋,以命相搏。 除夕寒夜,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的医疗队雷霆出征。 “解放军来了!”——这一夜,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迷彩列阵的画面燃爆网络,给焦虑恐慌中的武汉市民带来了信心和力量。这一夜,万家团圆的灯火中,回响着军队医疗队员的铿锵话语:“疫情不退,我们誓死不退。”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从南昌起义开始,这支英雄的军队在党的旗帜下,总是在民族存亡的重要关头断头流血以从之,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勇往奋进以赴之。 诗人这样说:“洪浪涌来的时候,我看见了你/天塌地陷的时候,我看见了你/你用你的突击把希望托起/你不朽的身躯,化作一个民族的挺立。”在抗击疫情战场上,人民军队再一次把使命牢牢扛在肩上,把人民的生命健康高高举过头顶。 这是定格在人们记忆中的“最美压痕”——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郭玮没有想到,摘下护目镜和口罩,她疲惫的脸庞上那“毁容”般的压痕,在网友眼中是那样的美丽。那一天,关于“最美压痕”的微博话题,点击量超过了2.6亿。 这是感动整个春天的“最美泪水”—— 面对随时可能被病毒感染的危险,火神山医院护士吴亚玲表现得分外坚强。得知母亲在云南昆明病故的那一刻,她却泪如雨下。病房里的她,“没法送母亲最后一程,没法给母亲最后一个拥抱”,只能面向家的方向,含泪三鞠躬。 火神山,被称为“长江边上的上甘岭”。1400余名军队医疗队队员,在这里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一如当年烽火岁月那样英勇无畏。 “为什么人民如此信任解放军?”前不久,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这个问题再一次被网友提出来。众多答案中,一位军事记者的回答获得最多点赞—— “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有个亲切的称呼:人民子弟兵。子弟兵,是人民母亲在呼唤这支队伍的乳名,让人想起血浓于水,让人感受到母子深情。”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为了人民——是我们这支军队的永恒宗旨;依靠人民——是我们这支军队的胜利之本。 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的司机胡欢,来自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他一直记得那天下达命令的场景——连长问有没有人想上抗击疫情一线,包括他在内的全连所有人都往前跨了一步。 12年前,汶川抗震救灾,就是这支部队——15名空降兵不顾个人生死,毅然从4000米的高空纵身跳下,空降震中茂县。 22年前,面对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还是这支部队——官兵们发出震撼天地的誓言:“誓与大堤共存亡!” 68年前,惨烈空前的上甘岭战役,也是这支部队——美军倾泻的炮弹把上甘岭山头削低了2米,也没能让他们后退一步。 人民军队从建军之日起,就与人民群众形成了天然的、血脉相通的、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这一点,是许多别的军队永远无法明白、无法理解的。 “我心中,你最重。”这一次,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子弟兵再一次用义无反顾的冲锋姿态,诠释着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宗旨。 (六)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一个强大的国防,一支强大的军队,总是在关键时刻给予人民最大的信心和底气。 时刻准备着——2020年这个春天,人民军队响应习主席号令,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练兵备战,“给人民带来妥妥的安全感”! “有一根弦我们紧绷着——”南沙上空,正在执行战备巡逻任务的海军航空兵某师战机直刺苍穹,飞向祖国最南端; “有一种使命我们肩扛着——”中原腹地,中部战区空军某团运-20战机刚刚完成武汉抗疫物资投送任务,迅即进行任务转换,展开多个高难课目训练; “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东海海域,东部战区成体系出动驱护舰、轰炸机、歼击机和预警机等多种装备,开展实战化课目演练,检验多军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