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现场,嘉宾妙语连珠,气氛非常热烈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赵张昀、邵凌丰/图/厦门日报记者黄嵘)理论界专家学者、新媒体优秀代表、各级各部门的理论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思维深度碰撞,干货金句不断,深入探讨全媒体时代大背景下理论工作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话题。昨日上午,“2019·第五届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正式拉开帷幕。 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叶燊,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厦门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江曙曜出席并讲话,来自全国副省级城市、全省各地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我市理论界、高校和媒体代表共180人参加了论坛。 本届论坛为期一天半。昨日上午,三位嘉宾围绕“理论工作与新媒体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趋势及前景展望”的主题发表主旨演讲;昨日下午的分论坛则聚焦“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宣传的一体化实战研究”,三位嘉宾从实操、产品输出等角度分别进行了诠释和解析。今天上午,第二场分论坛“如何运用新媒体思维及技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将对理论工作在高校的新媒体方向的探索展开头脑风暴。 本届论坛活动由省委宣传部指导,市委宣传部主办,厦门日报社承办,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厦门新新媒体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执行。本届论坛运用新媒体方式,进行现场直播,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问答。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 要建设主流媒体的自主可控平台 在《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主旨演讲中,宋建武表示,目前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需要建设主流媒体的自主可控平台。他说,在互联网融合发展过程中,没有平台就无法聚合内容,媒体将寸步难行。 他接着分享了互联网运营的三大秘诀:第一是刚需,要做一个互联网应用或平台,一定要有刚需,即一个受众离不开的功能;第二是黏性,通过高频服务产生黏性,使人经常使用这个功能;第三是乐享,用户有好的体验,愿意和他人共享、分享这样一个应用或平台。 三个秘诀的关键词都是“服务”,所以服务是重要切入点和抓手,把多种服务功能叠加进平台运营中,可以使平台留住用户。以县级融媒体运用为例,宋建武认为县级群众人口占比高达70%,应该让县级融媒体运用充分下沉,并在其中注入服务功能,充分寻找并固定这一巨大的用户增量。 此外他还提及,5G时代的到来对于理论工作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这具有分发更加精准、汇集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的优势,可以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如果理论工作者能够留住用户,并拥有这样的数据中台,便能使理论工作在传播领域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与话语权。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博导、原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陆小华 要善于用故事思维做理论宣传工作 针对在全媒体时代理论工作者需要探讨的诸多议题,陆小华在昨日上午的主论坛上,通过《融合传播时代的理论传播与共识构建》的演讲内容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首先,群体行为的变化需要相适应的传播路径。与如今全媒体时代相适应的传播路径是移动获知、大屏观看、社交认同、共情驱动等,所以理论宣传工作的传播路径就要有相应变化。其次,移动传播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内容形态。他说,技术变化决定了内容的传播逻辑,从传播形态本身来判断,抽象传播正在走向具象传播,文字传播走向影像传播。理论工作在传播领域到了需要回归人际传播的时候,要抓住新闻点、关键点、闪光点、共理点、共鸣点。此外,也要善于用故事思维做理论宣传工作,“有细节又有格局的故事不因为从普通人切入而变小,反而它的分量更重。” “好的理论宣传者要知道群众的共情心、共理心在哪里。”最后他说到,理论工作的核心概括起来就是:悟透彻、概括精、讲明白、重互动。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副主任姚奕 认清“三个考验”提供交互式报道体验 在题为《在媒体融合中创新理论传播》的精彩演讲中,姚奕说,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工作,要先认清可能面临的三个考验,即舆论环境的考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的考验和媒体融合的时代考验。在她看来,新闻媒体既要掌握主动权,也要不断更新技术终端,为网民提供交互式报道体验。 姚奕认为,要突破考验,做好新时代的理论工作创新,传统媒体可以从三个方向发挥优势,首先就是要建设传播广、影响大及具有成长性的学习平台。她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打造的融媒体产品为例,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中,汇集并融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积累的文本、原音、图书、专家解读、融媒体产品等优质数据,“用技术手段盘活权威资源,让用户快捷方便地找到学习资料。” 提供权威解读和深入观察,也是理论工作在传播领域应该重点选择的方向。她说,理论传播也需要在呈现形式上适应网络传播特点,例如理论视频节目“国史讲堂”中, 14位领域顶级专家、9关审校,内容权威,但也会制作出3分钟精编短视频,以便于移动端传播。最后,姚奕表示,除了打造媒体融合的平台优势,也需要探索跨平台合作,以发挥各自优势,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澎湃新闻网常务副总编辑李嵘 七方面创新将带来不一样收获 传播渠道的改变,必然带来内容和形式的改变。表达方式上又该做出怎样的改变,理论工作在传播领域内才能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呢?澎湃新闻网常务副总编辑李嵘就《内容新阵地:新媒体与理论传播创新》的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