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批发市场也会有很多符合当下潮流的原创设计,这些店会有自己的设计也不缺爆款,通常门口用门帘遮住来防止同行抄款。就深圳南油市场而言,很多原创设计品牌是排斥电商的,因为抄版太厉害。毕竟这年头一件衣服要追随潮流,自然款式更新速度也快,所以很难去申请专利,没有法律保护也就纵容了抄版的恶习。 在南油的一家店铺里,一位来自成都的客户正在老板的iPad上选货,下订单再由工厂直接出货。店里都是一些比较火的大牌仿款,大王家的最新款,匡威联名,甚至香奶奶家的vintage款式都能找到。南油被称为国内第一欧美仿版基地,转让费从几万到百万更是让人咋舌。大多档口后甚至有设计团队掌握一手的秀场资料,也有常驻国外的买手,以最快速度和成熟的质量取胜。 但对于成本更高的皮具来说,奢侈品牌打假力度增强加上15年后大牌的价格暴涨,要想拿到原版后做出他们口中的“高级货”成本大增,如今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高仿货虽然没有了曾经的大势,但仍不缺市场,这个行业的产业链非常紧密,从五金,皮料供应商,拉链辅料到外包装……中国的造假实力仍是世界第一。 当产业链已如此成熟,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小到批发市场,大到中国的时尚行业,在国内做起一个品牌不仅会遇到资金方面的困难还需要与复杂的市场环境做斗争。中国的服装业不缺资金,但却很难实现自主创新。 “最恨的人是马云” “守着这家小店已经十多年,七八年前市场里每天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这番情景仿佛还在眼前。而如今,早年一起做服装生意的老邻居们几乎全走光了,有的搬到了别处,有的改了行。”(东门某商铺老板) 记得小时候妈妈在北京做服装批发,暑假便是在北京度过,五六点妈妈就开始忙碌的工作,每一家档口都是人潮涌动,下午四点多就会下班结束营业。但后来随着淘宝的普及,生意便越来越难做,妈妈转了行,也离开了北京,和我妈妈一样,很多北漂的生命轨迹随之改变。直到看到2017年的新闻——“北京著名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11个批发市场和1家物流公司全部完成关闭,动批成为历史……”工厂逐渐自己开起淘宝店自己发货,电商的冲击让服装业进入寒冬却也迎来新的开始。 旧批发是以三线交易为主,而新批发要让物流和商流分离,现金、现货、现场都发散分离。市场提供时尚发布、品牌打造等非实物交易功能。服装专业市场从出卖商品到出卖服务,引领服装的潮流、趋势。 “从50元到500元的路并不长” “炒货严重成了服装市场的问题之一,工厂出一批珍珠连衣裙,被炒到杭州,再炒回深圳,出厂价是120,后来批发价我们在市场看到是900多,中间不知道炒了多少手。” 服装业经历了从朝阳行业到互联网时代被迫转型的路,但却没改变它本身的暴利性质。地产商的蜂拥而至,市场的无序竞争都形成了产业链的恶性循环,从根源解决矛盾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需要服装业人才的孵化,也需要国家的支持。 未来该何去何从 “做什么样的专业市场都赚钱,什么样的人做专业市场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现在的瓶颈首先是供应链的问题,市场里的设计师往往接单子小愁生计,接单子大愁生产和面料。供应链的保障,模式的创新将是服装专业市场成败的新抉择,比如有的在设计师会跟工厂做一个深度合作,保障供应链的快速。 其次是能继续存在的市场,一定要符合于消费观念发展的功能需求,并由此来设计整体的服务方向。无论是为独立设计师品牌做孵化,还是成为服装品牌的支撑体系,专业市场都需要满足中国服装业发展的新需求。亦或是出现有服务型的showroom或是创意工场,来让有想法但又缺乏条件的设计师们来进行创作。这需具备完整的制衣设备及工艺管理体系,还有相对有格调的展示空间,当然缺少不了承接买手的服务团队。 “审美缺失的背后是文化的空虚” 上世纪的比利时和中国现今很相似,虽然有着先进的纺织工业,但是审美却由法国时装屋所引导,法国提供原料,更有甚者会把设计直接以高价卖给购买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到的“买版”和“抄版”。但是1963年Mary Prijot 在安特卫普艺术学院建立了时装与戏剧服装科,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培育出了那群比利时先锋设计师,而非过度的商业化,最终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时尚之路。 首位进入MAN的中国男装设计师王逢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