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勾勒着莆田的空间分布和生态格局。在莆田市中心主城区,65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使得整个城市与众不同。木兰溪从这片“绿心”中间穿过,将其分为南北两叶:北面群山环抱,水网交织;南面则以田园乡村为主,空间开阔。 这里溪清境雅,万株荔枝树组成“城市绿肺”;这里人文气息浓郁,脉脉水脉延续着人文荔乡的丰厚历史积淀。而绿心的规划与建设已经起步,将成为莆田未来“生态产业化”的核心。 “生态绿心建设,均衡了中心城区的生态空间布局,重塑了城市生态功能,拉近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把生态效益变成广大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莆田市市长李建辉说。 ■生态文明描绘更美蓝图 生态文明建设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木兰溪治理也将驰而不息,承前启后。如今,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结合新时代新要求,莆田将描绘木兰溪流域更加美好的发展图景。 “木兰溪虽已完成洪水归槽,防洪能力大大提升,但在1732平方公里的流域中,我们的防洪建设仍有一些空白区域存在。下一步,我们将在全流域范围内继续完善防洪建设。也包括对已有防洪工程的改造,以期达到更高的防洪标准。”莆田市水利局局长黄德元说。 未来,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围绕绿心的“生态产业化”开发也将成为一大重点。根据《莆田市生态绿心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绿心作为莆田最具旅游价值的宝贵财富之一,也是下一步生态产业发展的重点。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绶溪公园,将结合景区旅游发展实际,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均已完成。 除绿心外,随着木兰溪百里风光带的建成和完善,和木兰陂规划的落地,莆田推进绿色发展将有更大空间。 “莆田的人均水资源量在福建省平均水平之下,我们对水资源,历来都保持着敬畏和珍惜的理念。今后经济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考虑水资源不足的现状。我们要创造一种节水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理念。”李建辉说。作为福建唯一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莆田将强化节水能力建设,建立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目标责任制;创新手段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持续深化节水型灌区、社区、学校、企业等节水载体建设,形成全社会珍惜水、保护水的良好氛围。 2016年8月,福建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始在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创新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在此背景下,莆田先行先试,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目前,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已基本建成,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初步建立,现已审计仙游、荔城等两个县区,整改问题65个。未来,莆田市将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木兰溪治理。 “站在新的起点,莆田市将以木兰溪为依托,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生动范本。”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说。 为民治水,系统治理,生态优先。20年来,莆田六届市委市政府秉承习近平同志的治水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终于改写了木兰溪多灾多难的历史,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莆田人民亲历这一巨大变化,治水给他们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如此真切,如此满足。 载9月28日中国水利报(中国水利报记者 李坤 岳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