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络媒体走转改|莆田5年改变大操大办之风,商人改为比慈善 莆田秀屿区东庄镇,攀比之风曾经盛行,盖豪华大楼是最直观的体现方式。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 图 经过5年的“移风易俗”,福建莆田“比阔”之风逐渐消散。 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的莆田,被称为妈祖的故乡。改革开放后,莆田形成一支庞大的商业群体——莆商。根据统计,莆商遍布全国各地,从商人数达70万人左右,主要涉及民营医疗、建材市场、珠宝银饰等三大行业,掌控中国85%以上的民营医院,70%的木材行业,30%的珠宝市场,经济实力逐年提升。 前些年,富人扎堆的莆田滋生蔓延了“讲排场、比阔气”的攀比之风。 “最为直观的攀比方式,谁家盖了几层高楼,谁家的儿子在外面挣了多少钱,又是谁家买了几部车子,哪家的酒席一桌多少钱,大家无非在这些方面比来比去,久而久之形成不良的风气。”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柳金裕告诉澎湃新闻()。 记者在莆田市西南部的秀屿区看到,无论城镇或村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别墅风格各异,欧式的、办公大楼式的,大如古堡的别墅比比皆是,其外部豪华程度令人咋舌。 由于大量年轻人外出经商,那些犹如中世纪欧式古堡的豪华别墅里,大门关闭,空空荡荡,仅住着留守老人和小孩,当地人将此形容为“一栋高楼两个老人一条狗”。 不仅是盖楼,过去数年,莆田竞富斗阔的攀比之风盛行,婚丧嫁娶、寿辰、满月、乔迁、升学……尤其是男婚女嫁更是当地人沉重的负担,婚礼聘金高达百万,举办宴席动辄几百上千桌,造成了巨大的铺张浪费。 每到春节之际,各个村庄都会举办庆典活动,它也成为返乡莆商的斗富“竞技场”。从正月初六至二月初,村村择日过元宵,“客人越多越神气、菜肴越好越阔气、鞭炮越响越喜气”已成为当地很多人的固有观念。仅燃放烟花爆竹,往往少则十来万元,多则上百万元。 “谁也不喜欢这种比阔斗富,都很累,可是长此以往已成为习俗,尽管一时半会难以改变,但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莆田(中国)健康慈善基金会会长林国良告诉澎湃新闻。 他是一位从莆田东庄镇后江村走出去的莆商。不仅在医疗行业获得成绩,还跨界投资了房地产、酒类、船务等多个领域,同时写作畅销书和拍摄电影。被视为新莆商的代表性人物。近年来,他正积极投身慈善与公益事业,希望以此改变莆田商人群体的自我价值认知。 记者在莆田市西南部的秀屿区看到,城镇与村庄的街头巷尾,高楼大厦随处可见,别墅风格各异。 移风易俗,自上而下 林国良的努力与莆田政府正在力推的移风易俗行动形成合力。 从2012年开始,为了彻底改变当地竞富斗阔、铺张浪费的乱象,莆田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移风易俗的行动。 “莆田由于民资比较发达,每年春节都流行大请客,造成了很大浪费,作为政府应该倡导勤俭节约。” 莆田副市长陈惠黔1月20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 “我们在发起移风易俗的时候,恰好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这使得移风易俗行动的执行特别顺利,效果很好。”陈惠黔说。 她认为,党委政府成为移风易俗的主要推动力。2012年开始,莆田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内容的倡议书,开启了莆田持续五年的行动。 首先舆论先行。当地媒体开辟专栏,对移风易俗意义和文明过节进行大力宣传,并且对铺张浪费现象予以公开批评。 其次治风先治官。莆田市委市政府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了党员签订“讲文明、除陋习、倡新风”承诺书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做到不办元宵宴、不参加人情宴、不公车私用、不违法占地建房、不参加迷信活动,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宣传引导、带头文明过节等“五不五带头”,以此让移风易俗运动不要沦为“一阵风”。 以莆田秀屿区为例,当地总人口约68万,外出经商人数约20万,成为莆田推行移风易俗活动的“重中之重”。 秀屿区委区政府将移风易俗列入乡镇党委书记党建述职的内容,像抓项目建设一样进行考评和督查,并制定移风易俗活动实施方案,领导干部行为示范,签订承诺书,声明不参加各种大操大办的宴请等活动。 与此同时,秀屿区编印移风易俗中小学校本教材《移风易俗倡新风》,并让教材进入到学校和课堂,以便让新的观念和思想“入耳入脑入心”。 乡村是陈规陋俗的“大本营”,更是移风易俗难以攻克的“堡垒”。 为了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当地政府“上下联动”,各级政府开设干部道德讲坛、专题培训、知识讲座、文艺展演,把移风易俗延伸到基层一线。根据统计,近三年,秀屿区举办移风易俗活动160多场次,受众达20多万人。 此外,从城市到乡村均组织成立多支移风易俗宣传队,并通过评选“最美人物”、表彰“五好”家庭,设立善行义举榜、制定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小戏加演活动等活动,在城市和乡村营造文明节俭的氛围。为了有效遏制“百万新娘”现象蔓延,莆田各乡镇通过在春节、“七夕”举办相亲大会,倡导新式的婚姻观。 莆田市西南部秀屿区,高楼大厦随处可见。 乡贤:榜样的力量 陈惠黔认为,乡贤也是推行移风易俗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行为富有号召力。 为了让莆商能积极参与到移风易俗的行动,莆田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了遍布中国各地的莆田商会和驻外党组织作用。 通过召开动员大会、走访谈心、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等活动形式,改变莆商们的传统观念,并引导他们将节省下的资金用于修桥铺路、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社会公益事业。 林国良所发起的慈善公益基金,每年都要捐出500万元左右,该慈善公益基金资助对象广泛,除了给当地贫困家庭、孤寡老人及重症病人提供帮助,还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是用于对优秀老师进行补助,以此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认为,如何杜绝攀比之风、关键点还在企业家,这些人爱面子、讲排场,但他们也苦于应付,只要有台阶下,他们也会从心底里支持移风易俗行动的。 为了充分调动莆商们的积极性,各级政府通过发倡议、树典型,打消了他们的思想顾虑,让其热情的参与其中。 根据《湄洲日报》报道,月塘镇砺山村民营企业家郭金坤把为母亲过百岁寿诞庆典节约下来的200万元,捐出成立了“郭郑亚闹教育基金会”,专门扶贫助困、奖教奖学,获得了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另据《光明日报》1月25日报道,在莆田秀屿区教育发展促进会成立大会上,莆商们现场共捐赠教育资金1468万元。该会副会长、福建鑫和集团董事长林金来捐出500万元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 年前,月塘乡举办茶话会,当地莆商把原本准备办酒席的钱省下来,筹措1000万元,兴建了一所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