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南平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南平:聚焦“新三線”奪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26
摘要:7月初,南平武夷新區旅游觀光軌道交通項目傳來好消息,全線土建工程移交線上施工,預計年底將通車試運營。 這條全長26.43公裡的輕軌線,是我省100個“重中之重

原標題:南平:聚焦“新三線” 奪取“雙勝利”

  7月初,南平武夷新區旅游觀光軌道交通項目傳來好消息,全線土建工程移交線上施工,預計年底將通車試運營。

  這條全長26.43公裡的輕軌線,是我省100個“重中之重”項目之一,通車后將連接南平市高鐵站和武夷山景區,疏解武夷山市及武夷新區區域交通壓力,進一步拉開新南平城市框架。

  武夷新區軌道交通項目是該市積極化解疫情影響,加速培育發展新動能的縮影。今年以來,南平市落實省委“四個高質量”要求,做好經濟結構調整這篇文章,以“新基建、新經濟內循環、新區搬遷紅利的挖掘釋放”作為發展“新三線”,加快布局重點項目,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傳統城市治理過程中,檢索、發現問題耗時費力。在武夷新區,運用AI視覺中樞,系統可以提前預判、自動發現事件並迅速分發、處理事件,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6月底,商湯科技在武夷新區完成智能視覺AI開放創新平台建設。“人工智能實現深度學習核心算法,能夠提供每秒3500萬億次的算力和同時段2萬路的視圖多維度解析能力,為政府、企業、群眾提供數據接入和AI分析服務。”商湯東南(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鄭文侃說,以武夷新區為試點,平台不僅能夠整合信息數據,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服務及解決方案,還將為南平城市運營、政務服務、產業升級、民生治理等多領域賦能,培育“人工智能+安防、教育、醫療、旅游”等新業態,提升傳統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隨著以商湯、浪潮、華為為代表的一批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重大項目加快建設落地,南平迎來產業發展新機遇。“新基建項目不僅是我市穩投資、擴內需、促增長的重要抓手,更是著眼長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南平市領導說。南平先期在武夷新區、延平區等核心功能區布局新基建產業,已謀劃數字新基建項目73個,總投資289億元,其中年內可開工項目48個,總投資99.5億元。

  為加速城市發展、產業轉型,今年全市加快推進提升城鎮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為城市高質量發展鋪好路基、打好底子。

  “以往市區道路坑窪狹窄,還有很多‘斷頭路’,現在頭頂上的‘蜘蛛網’消失了,路面平整寬敞,環境整潔有序。”家住武夷山市區營盤路附近的市民柴莉說。今年3月,按照“改造老城、完善功能、開發新城、拉開框架”的思路,武夷山針對“規劃提升、基礎設施、公共配套、景城融合、安居保障、管理升級”等六大方面實施52個項目。“我們梳理路段情況,打造閉合的環形路網,進一步改善群眾出行條件。”武夷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甘哲飛說,此次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將污水、燃氣管網、電力、通信線路等全部“落地”,同時還解決了路面積水、內澇等“老大難”問題。目前,武夷山正抓緊謀劃推出第二批62個項目,加快補齊城市短板,提升旅游城市形象。

  “內循環”按下加速鍵

  組裝、焊接、出廠……福建閩鋁輕量化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員工們抓緊完成物流車廂訂單。疫情期間,得益於供應鏈、生產鏈、價值鏈的良性循環,閩鋁異軍突起。“疫情期間網購意願增強,我們為快遞業提供物流裝備的訂單增多,產能從去年的日產18輛提升到30輛。”董事長范永達說,企業復工復產后不到20天就實現滿產超產。

  近年來,閩鋁與園區內巨電新能源、海源新材料、正新輪胎等企業形成優勢互補,貫通上下游產業鏈。通過自主研發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短短三年,閩鋁便躍居中國輕量化鋁合金專用汽車行業第一,與順豐及“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東方驛站、上海吉旗等物流平台達成戰略合作,今年上半年銷售2253台,產值3.2億元,預計全年產值實現翻兩番。

  疫情倒逼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市場格局改變,為應對危機,南平在暢通產業循環,促進互聯互補的同時,圍繞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深化“武夷品牌”“生態銀行”“水美經濟”建設,不斷創新產品業態,激發發展活力。

  依托建盞燒制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優勢資源,今年3月,萬匠大作藝術品交易平台上線。“我們計劃打造集工藝美術產品和‘非遺’產品全新呈現、交易置換和傳承弘揚為一體的平台,目前已儲備價值1.3億元的產品。”萬匠大作(福建)藝術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

  釋放新區搬遷紅利

  20日,位於新老城區交匯處的武夷新區體育中心項目現場,建設者進行著鋼結構吊裝施工。作為行政中心搬遷后的重大社會事業項目,中心建成后不僅將承接2022年第十七屆省運會,還將成為集體育賽事、會展培訓、文藝演出、商場餐飲等於一體的公共服務設施,滿足市民文體活動需求。

  面對行政中心搬遷的歷史機遇,南平充分挖掘釋放搬遷紅利,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突出項目開發系統化、系列化,產業發展實體化、數字化,加快布局一批市政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重點項目。

  作為“新南平”建設的排頭兵,武夷新區基礎設施配套不斷完善,實現人才、物流、資金、信息集聚,為項目落地、企業發展增添新動力。

  “行政中心搬遷為閩北物流業改變現狀、提升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飛力士現代物流產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建義說,以往閩北物流行業集約化經營程度低,沒有區域物流集散中心,十縣市區貨物分散到三明、福州、廈門等外地中轉,導致物流成本高、時效低。行政中心搬遷后,來自省內及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50多家物流企業相中閩北物流市場巨大潛力,加盟入駐園區,開通直達全國的物流專線,園區建成后將有望形成閩北物流集散中心。

  緊盯“新三線”,南平謀劃“兩新一重”、中心城市發展重大項目等1231個,總投資8096億元,其中年內可開工項目434個,當年計劃投資1085億元。今年已獲批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70個、推送中央新增投資儲備項目344個,項目數均居全省首位。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