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发展、宜居、信用、投融资等环境,对涉企审批、工程项目招投标、企业开办等环节、时限,进行再优化、再压缩,为企业松绑减负,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务保障。我们想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提速增效,力争福州的营商环境在去年提高19位的基础上,今年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十。 我在调研中了解到,我们的自贸区,创新推出了容缺审批、信用审批,企业开办只要一天。非常好,要推广,大力推广!我们已经要求有关部门,想方设法把这样的创新做法,在全市复制推广,让更多的企业和项目受益。 二是,要把各种政策的激励作用充分释放出来。这些年,我们陆续出台了创新发展的121条政策、扶持民营经济的36条措施。这次,我们动态更新、持续加码,新出台了财政“一加一减一完善”、重奖科技成果转化等一批新政策。这里面,“干货”很多,实惠很足。希望广大企业家认真研究,把这些政策用好、用足、用到位。企业用得越多、越好,我们越高兴。同时,我们还将适时开展第三方评估,听取企业意见,评估政策效果,继续完善惠企政策,确保政策释放出最大的红利。 三是,要把土地、园区的承载力做得更强起来。总的来看,我市工业园区的容积率偏低,工业用地出让价也偏高。怎么解决产业用地少、用地贵问题?这次我们研究制定了7条用地保障的措施,相关部门、县(市)区、园区还将研究出台管用的办法,通过提升现有工业用地容积率、加强产业用地规划、探索推行产权分割等,盘活工业用地资源,降低优势产业、优质企业的用地成本。同时,我们要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完善配套服务,提升园区开发运营、招商引资综合能力,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四是,要把金融的活力激发出来。福州作为省会,金融资源还是比较充沛的。我们将加强政府引导,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围绕产业链布局资金链,积极开展信贷模式创新,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企业发展。现在,产业基金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青睐。我们有14只产业基金,规模130亿元,下一步要想办法用足用好。 我想,省会城市如果没有金融资金的支撑,那怎么能做大产业?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挖掘的空间还很大,一定要坚持“基金跟着项目走、政府跟着市场走”,开展基金招商,提高利用效率,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同时,全力支持企业上市融资,让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快速做大、做强、做优。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企业家是推动福州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些年,在福州的众多企业家敢为人先、敢拼会赢,干了很多非常漂亮的事。”“希望企业家积极响应市里的部署,更深地融入‘三个福州’建设之中,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实打实地干,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更有竞争力。” 记者:推进产业发展,人是关键因素,特别是优秀企业家队伍至关重要。我们准备怎么更好地发挥好福州企业家的作用? 王宁: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企业家是推动福州发展的中坚力量。我刚才说了,2017年来,市里开了三次跟产业发展相关的大会,我们都把在榕的企业家请来了,共商大计,共谋发展。这足以说明,企业家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是很重的。 这些年,在福州的众多企业家敢为人先、敢拼会赢,干了很多非常漂亮的事,有的做成了行业龙头,有的干成了“单打冠军”,十分令人钦佩。你比如说,我们有30多年专注汽车玻璃生产研发,成为全球行业龙头的福耀玻璃;我们有深耕安全二维码核心技术,做到业内第一的新大陆;我们有敢于逆向收购己内酰胺全球老大,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恒申集团;我们有专注于芯片研发,12次获评“中国芯”的瑞芯微。这样的企业,在我们福州还有很多很多。这都是我们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重要依靠。 所以,我们希望企业家积极响应市里的部署,市工商联也为此专门发出了倡议,号召全市企业家更深地融入“三个福州”建设之中,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实打实地干,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更有竞争力。这几年,央企、省属企业在福州的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将加大对接力度,提供更加优质、周到的服务,也希望央企、省属企业把更多的项目、更多的投资落到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