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后的首次报价将诞生。根据央行公告,新的LPR由原有的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尤其是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加点形成,且报价品种从原有的只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 当前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水平在3.3%,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水平为4.35%,由于一些银行设置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即3.915%)作为隐性利率下限,新LPR的首次报价会处于何种水平?市场普遍认为,首次LPR利率水平或较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5个基点——10个基点,新的LPR推出后预计短期内贷款实际利率不会有明显变动,利率下行将是缓慢过程。 申万宏源首席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预计,3.915%是当前贷款利率的实际底线,LPR肩负着“最优贷款利率”的称号,预计在银行与借款人的定价中会被作为新的贷款利率底线,首次LPR报价介于3.915%——4.35%之间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央行公告,自发文之日起,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也就是说,8月20日不仅是LPR改革后的首次报价,同日新发放的贷款定价将参考LPR。马鲲鹏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LPR改革后优质企业受益更大,对其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更明显;对于个人贷款,由于信用卡分期还款的利率通常是固定利率,LPR改革后短期内不会对其产生影响,住房按揭贷款则要取决于5年期LPR的定价机制,目前后者仍较为模糊。 新LPR挂钩MLF并非一成不变,未来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示,MLF作为LPR锚定基准利率,短期能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但作为定价基准,MLF自身仍存在一些问题,这或只是短期权衡而非长期选择。第一,MLF本身存在机制扭曲,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62%,而银行获取MLF利率为3.3%,间接提高了银行经营成本。从长期趋势看,仍然要通过降准置换MLF,降低银行融资成本,进而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第二,MLF的交易对手方主要是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不在名单的中小银行很难参考MLF利率,为定价带来难度,未来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交易商范围值得探讨。第三,当前MLF最长期限只有1年,即使TMLF也仅3年,与5年期LPR存在一定期限错配,如何定价还需继续考量。 民生银行首席宏观研究员温彬则表示,从更长远来看,未来LPR定价也可以参考更多的利率,如期限更短、灵活性更强的逆回购利率,以形成一个更完善的利率市场化机制。同时,考虑到未来银行的利率风险会上升,有必要加快完善利率衍生品市场,帮助银行和企业对冲利率波动。 此外,新LPR落地在即,银行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8月19日表示,已与多家企业客户达成首批参考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的贷款。此批贷款总额近1.5亿元,主要面向华北、华东、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民营企业,涵盖贸易融资、循环贷款等不同类型贷款。 【影响】 新LPR落地:银行息差向下房贷利率向上 新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于20日首次发布。新机制对于商业银行影响几何?多位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对表示,LPR新机制短期内对商业银行息差影响不明显,但长期看会对息差水平形成冲击,并导致银行风险偏好逐步上升,推动银行进一步下沉客户结构,更多让利于小微和实体经济。同时,由于房地产贷款政策仍难言松绑,个人房贷利率料不会随之下行,短期内仍存一定上行空间。 长期料冲击银行息差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一方面,目前MLF利率已高于同期限股份行NCD(同业存单)利率,DR007中枢也时常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实质上的“降息”已发生。虽然目前由于CPI较高等原因,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没有下调,但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背景下,未来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如果LPR与MLF利率挂钩,则LPR面临着下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虽然贷款利率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挂钩,但存款利率仍然参照存款基准利率定价,而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考虑到短期内存款基准利率调降的可能性不大,商业银行可能面临息差收窄的压力。 “由于LPR改革实行新老划断,仅新增贷款受LPR改革影响,存量贷款仍沿用旧定价方式,短期LPR改革对银行息差影响有限。”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表示,长期来看,LPR改革将在一定程度压缩银行息差水平。双轨制下,银行贷款利率存在隐性下限,因而存贷款利差存在刚性部分。LPR改革疏通了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定价的传导机制,未来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款利差的刚性部分将被打破,导致息差收窄。 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称,据测算,假设2019年LPR定价下降15个基点,仅增量部分受影响,则对2019年银行利润负面影响0.2个百分点;若下降25个基点,对银行利润负面影响0.4个百分点。若2020年信贷资产定价下降25个基点,仅增量部分受影响,对2020年银行利润影响1个百分点。综合来看,预计对银行利润负面影响1-2个百分点。 银行信贷风险偏好提升 谈及新机制对银行未来信贷投放、风险偏好的影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鉴于LPR未来预期下行,其对应的收益率也将下行,银行要保持原有收益水平,必须提升风险偏好。“这也是监管部门想要引导的,银行加大风险偏好,下沉客户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金融会进一步让利给实体经济。” “LPR新机制实施后,商业银行所受影响不一。”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资产端拥有更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相对高收益资产的商业银行将在新的LPR报价中受益,也会推动商业银行下沉信用资质,提高风险监测和定价能力;过去依靠利率双轨制享受更多低成本存款的商业银行未来将面临较大冲击,中小银行受影响较大。 徐承远认为,由于LPR改革将导致银行息差收窄,为维持盈利水平,银行可能采取提高风险偏好、增配高收益高风险资产的措施,优质的中小微贷款和零售贷款可能受到银行青睐。 不过,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看来,未来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显著下降,有诸多问题待解决:如随着宏观经济增速与企业盈利增速的下行,企业贷款风险溢价上升,导致商业银行在设定贷款利率时不得不进行更高的加成。另外,需考虑如何缓解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分层现象。如果中小商业银行自身获取流动性的成本较高,它们不愿意显著降低贷款成本。而为了保障商业银行运行的独立性与市场性,央行不可能设定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加成范围。 房贷利率不会显著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