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 通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发多了 记者:与2011年相比,你预计2012年的通胀压力会有什么变化? 茅于轼:缓解不了多少。 普遍看法是,今年整个经济情况并不太好,国内、国外都有很多问题,政府要保持经济还有适当增长,只能发钞票。当然,发钞票也很危险。中央政府有一个提法:“谨慎的货币政策”——钞票不能发得太多。但增长慢也造成很多问题。在通胀和经济增长之间,政府怎么选择?还是不得不迁就后者。 通胀的实质是政府收了大家的税。一年5%的通胀率,就征了你5%的税。税跑哪去了?政府手里。你的购买力变成政府的购买力了。问题是,政府拿这个购买力去干什么?如果干了好事,没啥问题。它拿去随便乱花,公款旅游,公款吃喝,那就糟了。这是关键。 企业不怕通胀,价钱贵了,卖的钱多。尽管原料也涨价,但可能总体还是受益。真正受损失的还是老百姓,他们口袋里、存银行的钱被政府收了5%的税,跑不掉。 记者:有经济学家认为,今年控通胀,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你怎么看? 茅于轼:通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发多了。货币发多了,政府用什么办法缓解?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让货币流动。这个办法相当有效,但后果很不好:银行成本增加了。 当然,这个政策也不算差。现在银行的利润非常高,它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这是一种极其不讲理的、差不多是掠夺式的赚钱方式。存款利息率3%,通货膨胀率5%,而民间借贷利率百分之好几十,完全不合理。 我的看法是,经济要搞得好,政府不要老想干这个、干那个,最重要的一句话:顺其自然。所有的毛病都出在政府不顺其自然。你用别的办法去治那个病,完了又出别的毛病。把存款准备金率提得那么高,肯定就错了。房地产限购肯定就错了:中国金融业没有改革,大家的钱不能投资于赚钱的项目,就去买房,房价越买越高,完了政府来一个限购。用一个非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另外一个非市场的错误,错上加错。 记者:已经出了毛病的情况下,怎样控制通胀? 茅于轼:还是政府不要一会想干这个,一会想干那个,要按照自己的能力而为。不要发这么多钞票,干了很多还不了本的投资。 客观来说,在前一阶段,虽然有通胀,但政府确实干了不少好事,投资的航空、电力都是赚钱的,而且中国不像印度、菲律宾几十年缺电,我们就很少缺电。基础设施建设也保障了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这应该说是政府干得很不错的一方面。 但现在情况变了,很多公路、飞机场都过度投资,不少飞机场没多少飞机;高铁是一个大窟窿,连利息都付不起;更不用说形象工程。这些都赔钱,都是造成通胀的原因。没这些事,我们肯定没有通胀。 |